《新纂直隶阶州成县新志》|文史| 新志

在现存世的三部明清成县地方志中,最系统、最完整、价值最高的,当推清代黄泳纂修的《新纂直隶阶州成县新志》(清乾隆六年雕版印刷版现藏于成县档案馆),简称《成县新志》。为了区别明朝谢镛《成县新志》,也有人称之为“黄志”。
黄泳,字弘济,四川射洪人,出身书香世家,康熙辛卯(1711年)科举人。自乾隆三年(1738年)秋起任甘肃成县知县。他精通金石、历史、地理之学,诗词歌赋无所不通。在主政成县期间,注意考察当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发现残存志稿“略而不详,讹而鲜当”,需要修改补充,也有不少地方需核证,于是决心纂修新志。存志稿“略而不详,讹而鲜当”,需要修改补充,也有不少地方需核证,于是决心纂修新志。
为了调查核实修志所需的材料,黄泳组织幕客“不惮艰远,履层岩,历险隘,出重霄,临无地,凡古洞深壑、断残碑,可供采择者罔不拭磨登记焉。”
在几年的任期内,黄泳和他的幕客反复调查研究,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并且对照前志,重新“订讹注误,其事可疑者,其人未信者,则于古史遗篇审阅校正。”
《成县新志》“经数月而稿成,条分缕析,纲举张,虽不敢自比信史,要于一邑之事亦可云纪事有据。“乾隆六年(1741年)秋,这部四册十二万余字的史志终于刻世。该志分类详细,取材严谨,史实,文字优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方志著作。
黄泳在《成县新志》中,根据古迹名胜的历史价值,决定其论述和资料的繁简。如东汉摩崖石刻“西狭”,因在成县古迹中居于重要地位,故不但详述其携刻始末,连历代诗人墨客的吟咏、先贤时哲的题刻,都逐一收入,使读者可览其历史全貌。对一些已不存世或散佚的金石、古迹,也稽古钩沉,加以简述,阐明其来龙去脉。
《成县新志》是研究陇右地志学、考古学的必读资料,对发展旅游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泳为官清廉,体察民情,在成县五载,做了不少有益于百姓的好事,如煮粥救荒、施药惠众、筑堤安澜、溉田种稻、捐俸修路、兴建义学等等都口碑在人。在他去职第二年,即乾隆八年(1743年),邑人便镌刻了“邑侯黄公德政去思”,以褒扬这位爱民如子的清官。
文 ·张忠
《新纂直隶阶州成县新志》|文史| 新志】图· 成县档案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