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文史读本》出版——二十位专家合编一本乡土文化读本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陆健 光明日报通讯员 马黎 王月
近日,包括《义乌文史读本》普及版、拓展版及《义乌名家名篇导读》三册在内的《义乌文史读本》系列丛书正式出版发行。其中,《义乌文史读本》普及版、拓展版由浙江大学教授张涌泉、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楼含松教授和副院长冯国栋教授带领二十位专家教授共同编纂而成。
浙江文史学科众多顶级学者为何耗费如此之心血,只为编纂一本义乌文史名家名篇“科普书”?“作为一本乡土文化读本,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义乌中小学生、机关干部、广大市民和外来经商务工人员的案头常备读物,成为提升义乌形象、弘扬义乌精神的一张文化名片,更希望本书能够为义乌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丛书前言里这样写道。
“我们想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就地方文献的弘扬普及而言,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对高校教师来说,这是我们走出书斋,把著作书写在乡村民间的具体行动。”《义乌文史读本》主编张涌泉说。
家乡人更要了解家乡文化
近年来,各地掀起了古籍整理影印的热潮。但这些书多用文言文写成,普通老百姓看不懂,也没有时间或兴趣看。如何引发普通人的兴趣,又能看得明白?作为浙江义乌人的张涌泉,首先想到家乡人到底了不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
37年前,张涌泉从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义乌文化馆工作,负责为馆藏的约五万册线装古籍整理编目。“走进满是灰尘的书库,我既为家乡丰厚的文化底蕴所震撼,也为这些丰富的宝藏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而惋惜。”
张涌泉在整理古籍时发现,馆藏古籍中有大批家乡先贤的著作,包括南北朝的傅大士,唐代的骆宾王,元代的黄溍、朱震亨,明代的王袆,清代的朱之锡、朱一新,以及现代学者陈望道、吴晗,作家冯雪峰、王西彦等。“从义乌走出来的文化名人太多了”,但是那些珍贵的古籍并没有对外开放,普通人对先贤的著作也知之甚少。两年后,张涌泉担任新成立的义乌图书馆的首任馆长,计划编纂一套把历代先贤最优秀的诗文推介给普通民众的书籍。但不久后,他考上研究生,这一设想被搁置了。
2017年11月,张涌泉应邀回故乡参加义乌市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成立大会,提出为家乡编纂《义乌文史读本》的想法。
根据张涌泉的提议和设想,《义乌文史读本》的宗旨是发掘提炼义乌优秀历史文化中最精华、最经典的部分,让历史文化经典、史乘、文集、笔记走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间,打造各年龄段市民喜爱的乡土文化教材。
以严谨与专业编纂文史读本
按照编纂宗旨,编者团队从义乌历代典籍中精选一百多篇作品,按照“五定”即定体例、定选文、定底本、定录文、定注文的要求,分类编排。
然而名人大家的作品遗存数量参差不齐,版本多样,类如黄溍、朱震亨、王袆、朱一新、陈望道、冯雪峰、吴晗、王西彦等大家,遗存作品的字数都多达数百万之巨,将最经典的部分遴选出来确非易事。而且传承至今的历史文献,往往有不同的版本,版本不同,内容也会有出入,从而会影响最终文史读本成品的水平和质量。
因此,编者首先定下可供选择的基本篇目,尽量选用时代较早或者经过作者本人或传刻者精心校勘的文本,并在每篇录文之后标注说明。比如骆宾王的选文,就以极为罕见的宋蜀刻本《骆宾王文集》十卷本为底本。
接下来的工作是录文。为了保证文献录文的准确性,不仅需要校录者扎实的学术根底,更需要严谨细致。有时为了一个字词的准确性,撰稿人需要查对诸多文献。
此外,《义乌文史读本》还纠正了一些相传已久的错误。比如,明代王袆(huī)的名字,究竟是“袆”还是“祎(yī)”?传世的史书和权威工具书多作“祎”。编者根据宋濂的佚文、王袆传世的印章、王袆兄弟王裕、王补之名皆从衣旁等多重证据,最终确认为王袆。
“历代的高文大典,博大精深,要让它们走近普通人,还需要进行精准、详尽、系统的阐释,这也正是本书倾注心力的地方。”张涌泉介绍,每位撰稿者完成初稿后,主编都要逐字逐句逐篇进行审读,提出修改意见,再返回撰稿者修订,最后提交主编审读定稿。每篇诗文都经过来来回回的推敲打磨,尽可能做到注文的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