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华严宗简论》系列( 二 )


经云:“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复余习”。“因缘故法生,因缘故法灭,若能如是解,斯人疾成佛”。
由此能得止观双行,悲智相导。所谓止是以有即空而不有,所谓观是空即有而不空。顿时空有齐收,二而不二,不二而二。能离二边,绝百非,见心无寄,而成事理圆融观。
 系列|《华严宗简论》系列
文章插图
语观双绝门
四、语观双绝门(顿教),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经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法离一切观行。”“若解真实者无菩提”。
故维摩诘居士以默而无言,即是说法。表示理出言端,不说即说。其目的在使闻者妄心冰释,诸见云散,超情离念,顿塞百非,唯证自知。此是顿教的观法。
华严三昧门
五、华严三昧门(圆教),是说明华严法界圆融无碍的道理。谓广修万行,称理功德,普周法界,而证菩提。
经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展转生非实,智者无所畏”。“于一法中解一法,如是相收,彼此即入,同时顿现,无前无后,随一圆融,即全收彼此也。依此而行,即得华严三昧”(《搜玄记》卷下)。
智俨(六〇二——六六八),别号云华、至相。俗姓赵,天水人,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炀帝大业九年(六一三)在智俨十二岁时,杜顺到他家里,请求把智俨给其作徒弟。俨父母赵景夫妇欣然应允。
杜顺把智俨交高足弟子达法师教诲,後来两位梵僧来游,智俨从学梵文。十四岁时出家作沙弥,从法常学《摄大乘论》,洞解精义。二十岁受具足戒后,到处参学,听《四分》《八犍陀》《成实》《十地》《持地》《涅槃》等经律论。
 系列|《华严宗简论》系列
文章插图
其后从名僧静琳参学,感到佛教经典与别派众多,难以遍学。即于佛前立誓,信手探取一经,作为终身弘扬,获得《华严经》一卷,于是决定学《华严》。
当时智正法师在至相寺开讲此经,俨便去听受。后得慧光《华严经疏》,对别教一乘无尽缘起的义旨,有所领会。俨事杜顺和尚,习法界观,尽得其奥。
后遇异僧教导曰:“汝欲得华严一乘法界宗旨,《十地品》中六相之义,慎勿轻视!当一二月间,静摄思之”!不一月豁而贯通,因于至相寺,制《华严经搜立记》,明六相,示十玄,立五教,为日后华严立宗奠定基础。
 系列|《华严宗简论》系列
文章插图
显庆四年(六六〇),俨于云华寺讲《华严》,宗风大振,名遍寰宇,缁素道俗,咸皆归礼。此时法藏投于门下,绍其旨趣,乃夜梦般若台倾,高幢亦倒。
告门人曰:“吾将暂往净土”。旬余说法而逝,寿七十有二。入室弟子有薄尘、法藏、慧晓、怀齐、义湘、道成等人。而发扬光大其学说,创立华严宗的是法藏大师。
新罗僧义湘,于云华听讲,执弟子礼,亦深得其奥。师入灭,湘回新罗,传华严,为新罗华严初祖。
智俨遗著
系列|《华严宗简论》系列】《华严经搜玄记》十卷,解释《华严》本经,显示一经教理及观行的方轨。后来法藏的《华严经探玄记》,系祖述此书而作;
《华严经孔目章》四卷,是《华严经》的大纲;
《华严五十要问答》二卷,解释《华严经》要义;
《一乘十玄门》一卷,根据经义,建立十玄缘起新说,为法藏的《探玄记》《华严救义章》等书阐明十玄所据;
《佛说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略疏》二卷,查《一乘十玄门》,是智俨聆听其师杜顺的口述而作。在书前注明“承杜顺和尚说”一语,意在不没其师之功,以报师恩也。杜顺对智俨说的十玄门为: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因陀罗网具足门;(三)秘密稳显俱成门;(四)微细相容安立门;(五)十世隔法异成门;(六)诸藏纯杂俱德门;(七)一多相容不同门;(八)诸法相即自在门;(九)唯心回转善成门;(十)论事显法生解门。此十玄门义旨,经智俨文字整理才发扬光大。阐明一与十之同体与异体的相即相入,将法的无尽缘起关系,分十门来叙述,充满辩证法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