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派不服气,会说以人为本,把人教育好才是第一位的,因为再好的制度也会被坏人弄坏。制度派则会反驳说:只要制度对了,人心自然就会变好,因为坏人如果不变好,自然会被好制度淘汰掉。
你可能觉得儒家是道德派,其实不尽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套道理虽然是孔子讲的,但孔子致力于“复礼”,要复兴的这个“礼”就是周公创立的典章制度,封建制正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所以孔子讲的道德是有制度基础的。但是到了秦汉以后,社会结构变了,孔子心目中的制度基础没有了,儒家这才开始脱离制度,纯谈道德,所以很容易给人迂腐的印象。当你自己读儒家经典的时候,最好不要只就经典论经典,把里边那些道德格言拿来就背。你要在经典之外去体会时代和制度的变迁才好。刻舟求剑的故事虽然是每个人在小学低年级就学过的,但成年人犯这种错误的真的不在少数。
《六代论》的作者,我们就暂时相信曹志的话,当他是曹囧好了,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制度派。《六代论》剖析历代制度上的得失,写得很长,文体是很标准的骈文,因为“剧情”丰富,悬念扣人,所以阅读快感会远远超过《两都赋》和《鲁灵光殿赋》那种文章。道理很简单,好比同样用电影大片的手法,剧情片总会比风光片好看。《昭明文选》最漂亮的文章,就集中在“论”的分类里边。
《六代论》一开篇,抛出一个经典的政治问题:夏商周三代,每个朝代都传承了几十代人,而到了秦朝,才两代人的工夫就灭亡了。这太离奇了,到底是为什么呢?
答案是:这就是封建制和郡县制各自必然的发展结果。
封建制的特点是“与天下共其民”,土地和人口不都是天子独享的,各级诸侯、大夫在自己的封建范围内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权力可以世袭。郡县制的特点是“独制其民”,皇帝是大独裁者,土地和人口全是他一个人的,各级官员都是他雇的临时工。
封建制的好处是,小家的利益和大家的利益绑在一起,所以每个人都有保家卫国的积极性。而郡县制相反,大家并不觉得换个老板,换个公司名号有什么所谓,反正自己还是一样交粮当差,也许日子还能更好一点呢。
所以分封也不能搞单一化,只分封自家人是不对的,而要“兼亲疏而两用,参同异而并建”,既有近亲,也有远亲,既有亲人,也有贤人,“是以轻重足以相镇,亲疏足以相卫”,这种组合式的结构最合理。刘邦虽然恢复了分封制度,但封地太大,酿成汉景帝时代的七国之乱。后来汉武帝用贾谊和主父(fǔ)偃的办法削弱诸侯势力,又削弱得太过分,最后让王莽轻轻松松篡位夺权。
曹囧最关心的当然是当代问题。当时的曹魏政权,“子弟王空虚之地,君有不使之民”,皇族子弟虽然名义上封了王,但既没土地,也没实权,而那些皇帝雇来的临时工,“皆跨有千里之土,兼军武之任”,实力比古代的诸侯霸主还强,而且还相互勾结。朝廷只用贤人,不用亲人,于是“宗室有文者,必限以小县之宰;有武者,必置于百人之上”,皇族里边再有才干的人,也只能做个芝麻官。这种政治结构,一旦有风吹草动,很容易就改朝换代了。
今日思考
时局发展正应了曹囧的担心,司马氏成功篡位,曹家子弟根本没有带兵勤王的力量。但你也许会想,曹囧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说话的,如果换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他的道理还能成立吗?对于老百姓来说,直接统治者到底是独裁者的临时雇员还是封建诸侯,真有本质上的区别吗?从大概率上说,后者就一定更会善待百姓吗?希望你能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想法。
- 算命是封建迷信,古人为何却算得如此之准说出原因你或许不信
- 梁武帝和达摩切磋佛法,想得赞赏,达摩你,佛法一般,没有功德
- 让人心寒的那些封建陋习,网友们知道吗!
- 宋朝一代大文学儒豪,提出许多封建教条来约束女性,却将自己害死
- 别以为怕老婆是件“可耻”的事情,其实古代皇帝也怕老婆!
- 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武帝曹操的“唯才是举”为什么没能阻止士族门阀的崛起?
- 楚汉|成吉思汗与汉武帝的差距在哪里?蒙古军队并非一个不败的战争神话
- 君王皇帝|汉武帝和汉宣帝的岳父大人,竟然都是宦官?什么情况?
- 封建迷信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小妾如何生存?
- 楚汉|汉武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为什么喜欢的女子结局都十分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