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论陈亮自称“人中之龙,文中之虎”,为何最后郁郁而终

公元1188年冬天,在浙江东阳前往江西上饶的官道上,一匹马不知疲倦地狂奔着。马上面坐着一个中年模样的人,他全身包裹的很严实,但在漫天的飞雪中,仍旧感觉寒气入骨。连日的奔波,他的脸上已经显出了倦意,可他那迫切而略带兴奋的眼神,仿佛告诉别人,自己就快到达目的地了。他的目的地是江西上饶的一个奢华庄园——带湖。他虽然生活窘迫,但是此行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寻求救济,而是因为他朋友病了,他的朋友名字叫辛弃疾,他是陈亮。这一次陈亮大概在带湖逗留了十天左右,与辛弃疾交谈甚欢,而辛弃疾的病也随着陈亮的到来痊愈了。“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短暂的相聚之后,陈亮匆匆别去。辛弃疾心中不舍,也没有理由让陈亮留下,于是写了一首《贺新郎》寄给陈亮: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江西上饶|论陈亮自称“人中之龙,文中之虎”,为何最后郁郁而终
文章插图
陈亮,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世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县人,他一生都是布衣身份,即便是中了状元授予官职,也辞而不就。然而后世谈论他身份的时候,除了思想家和诗人之外,还有政治家。由此可见,政治家的分野不是江湖和庙堂,而是人的行为。陈亮出生一个没落的士人家庭,这个家庭虽然失去了昔日的光环,但是在出生开始,他的家世就注定他要担负起为国尽忠的使命:他的曾祖父陈知元“以武弁赴京守御,从大将刘元庆”,最后战死于抗金战斗之中;外曾祖父同样为了保卫家乡而战死;祖父虽然没能血染沙场,但是为人豪迈,文武兼修,常怀报国之志。凡是在日后成就大事的人,出生时候必有异象,牵强附会也罢,真实存在也好,这种历史的叙述方式本身就是对人物的一种赞美。陈亮自然也不例外。《宋史》一开头就有对陈亮的描述,“生而目光有芒”,他一出生目光就炯炯有神,不仅如此,他还继承了祖父的性格,“为人才气超迈”。
 江西上饶|论陈亮自称“人中之龙,文中之虎”,为何最后郁郁而终
文章插图
尽管从小就在祖父母的影响下读书,但是他并非以儒者自称,甚至对那些酸腐儒生进行讽刺: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乎?这段话让当时的儒者很不舒服,尤其是朱熹很不满。尽管他和朱熹都是辛弃疾的朋友,可二人一见面就开始讨论义理王霸的问题,二人见面次数不多,谁也不能说服对方,于是开始通信,最后,处于劣势的朱熹虽然没有认输,但是在言语中流露出自己的失败。“陈朱论战”开始后,双方朋友陈君举希望两个人能够偃旗息鼓,不要因为思想的不同,而影响了私人关系。以陈亮的性格, 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陈朱论战”是南宋最著名的一场思想论战,陈亮先后写下了《又乙巳春书之一》《又乙巳春书之二》《又乙巳秋书》等经典篇章。
 江西上饶|论陈亮自称“人中之龙,文中之虎”,为何最后郁郁而终
文章插图
陈亮的书信让朱熹大为愤怒,但是在愤怒之余,朱熹又不得不承认陈亮“才太高、气太锐、论太险、迹太露”。陈亮一生都是在政治、军事、哲学三方面齐头并进,他的思想并不是要提出一些形而上的空泛理论,无论研究什么,都是在收复故土、北伐中原这一大的框架之下进行。陈亮的学说的信徒越来越多,他为此创立了与程朱理学相抗衡的永康学派。永康学派主要观点是“事功”。陈亮说:“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陈亮认为人类的种种道德价值与存在价值,都是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所以要保障这些义理的价值,先决条件是要保障人类的生活与文化不致受到破坏。而南宋面对著分裂局面,若不能尽快地、全面地建立北伐的形势进行统一的大业,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分裂于外族势力下,中原文化沦丧的历史马面便会重溃。所以,北伐是陈亮讲事功之学的一个基本目的。陈亮的“事功”观点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一种观点,借此观点能够简单勾勒出他的人生轨迹。陈亮的思想开始于他十九岁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