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何突然兵力大减?只因主力叛变( 二 )


问题是 , 关羽杀文丑后 , 即叛归刘备 , 而张辽则没有参加官渡之战的记载 , 反而有破袁绍之后 , 别遣定鲁国的记载 , 很可能被留在豫州、徐州之间镇守 , 也就是说 , 这4000-5000人 , 不在官渡 。
曹仁的骑兵、夏侯惇和曹洪各自镇守所在 , 曹洪还有到汝南讨伐叛乱的记录 , 夏侯惇则干脆只见兴修水利种田 。
将上述兵额相加 , 只有1万左右 。
而这恰恰印证了《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的:时公兵不满万 , 伤者十二三 。
当然 , 这是曹操在建安五年八月 , 和袁绍在官渡打对攻战败之后的结果 , 原话是:八月 , 绍连营稍前 , 依沙塠为屯 , 东西数十里 。公亦分营与相当 , 合战不利 。
袁绍大军联营数十里可以理解 , 曹操也拉长营垒战线针锋相对 , 也就说明在此时袁、曹两军的兵力应该差别不大 , 只是曹操抵挡不住 , 兵力大损 , 这才有那一番凄凉景象 。
不过 , 这不算什么新发现 , 真正有趣的 , 是将这两个数字对照之后 , 再联想一下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文》中所提及的 , 曹操所部可战之兵 , 都是幽州、冀州来的 , 引出一个什么结论?
《三国志·武帝纪》中的“以少见奇” , 固然可能是陈寿的主观意愿 , 而对于“兵不满万”之前 , 曹军兵力的记述 , 则很可能陈寿都没看到过 , 直接在曹魏国史的层面变成了禁忌 , 因为只要这个数字出现 , 乃至于将白马之战到官渡对峙的四个月间 , 双方在东郡、陈留郡境内的拉锯缠斗写明 , 曹操用兵如神、得道多助的画皮就会被戳得像筛子一样 。
所以 , 这群参加过官渡之战的老人 , 才是曹操集团的武力基本盘 , 他们在强弱悬殊的情况下 , 仍然没有叛变 , 自然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 至于其中的动摇者 , 或者身有嫌疑的人物 , 曹操防备和报复心理当然小不了 , 比如之前提到的曹操烧信 , 终究也要看完再烧 , 而史书上也确实没有留下这一阶段豫州诸郡太守们日后的事迹 。
真正做到了 , 尔曹身与名俱灭 , 不废江河万古流 。
三国两晋南北朝|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何突然兵力大减?只因主力叛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嫌疑者 , 比如朱灵 , 见《三国志·于禁传》的记载 , 说是:太祖常恨朱灵 , 欲夺其营 。以禁有威重 , 遣禁将数十骑 , 赍令书 , 径诣灵营夺其军 , 灵及其部众莫敢动 。
曹操一直痛恨朱灵 , 想要抢走他的部众 , 觉得于禁威名素著 , 就派他带着几十个骑兵 , 带着令书 , 直接冲进朱灵营中夺权 , 朱灵和他的部下都不敢动 。
“常恨” , 在上下级关系中可不是个安全的词汇 , 另一个在曹操平定邺城后 , 派朱灵率五千步兵 , 一千骑兵守卫许昌南方的故事说到 , 派他统领河北新兵 , 路上就有人谋反 , 他杀人平叛之后立刻向曹操请罪 , 给自己安了一堆责任 。
活脱脱一个因为历史问题而被限制使用的老干部形象 , 而曹操偏偏要把你这个河北将和河北兵拉上联系 , 说到底 , 就是不放心 。
那么问题来了 , 曹操面临如此多的问题 , 为什么还是赢了?袁绍又为什么输呢?
到底是不是他不听忠言 , 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良机呢?
答案到底是什么 , 请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