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 , 溃于蚁穴 。袁盎上策十几天后 , 群臣闻风而动 , 纷纷落井下石 。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 , 建议汉景帝将晁错株连三族 。满朝文武都想致晁错与死地 。汉景帝明白 , 晁错之死已成定局 。终于他同意了 。
汉景帝下令 , 诱骗晁错去东市 , 在此腰斩晁错 , 晁错死得时候 , 还穿着朝服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晁错之死
自袁盎上策速杀晁错到晁错之死 , 史料中都没有有人帮晁错说话的记载 , 直到晁错死后 , 只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邓公才出来帮晁错鸣不平 , 这些都证明了晁错虽然得宠 , 但一直都是孤家寡人 。他在朝中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 , 这也注定了:皇帝舍弃他代价会小得多 。
而反观他的政敌 , 申屠嘉 , 窦婴 , 袁盎 , 陶青 , 陈嘉 , 栾布 , 周亚夫这些人其实都是保守派 。都是无为而治国策的获利者 。而晁错是想砸了他们的金饭碗 。而汉景帝初期 , 满朝文武大多都是保守派 。晁错犯了众怒 , 与满朝文武为敌 。实力太悬殊了 。
晁错的性格本来就不讨人喜欢 , 又因为是皇帝的宠臣 , 仕途上一帆风顺 , 还把丞相申屠嘉都给气死了 。他是皇帝的大红人 , 那么在此期间 , 他会不会存在恃宠而骄的现像呢?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至少在抓袁盎事件上 , 连他的手下都不何他统一战线 , 更何况别人呢?
晁错是犯了众怒 , 被朝中大臣给孤立起来 。虽然表面风光 , 但其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没有强大势力的他 , 面对强大的保守势力的围剿 , 终究难逃一死 。削蕃 , 本就是选择走一条死路 。
晁错在文帝的时候 , 就数十次上书请求削蕃 , 但文帝根据国家现状 , 拒绝了他的请求 。成为御史大夫后 , 削蕃便被他提上日程 , 很快他就动手了 。
成为御史大夫不久后 , 上书《削蕃策》其中明确提出削蕃的意见:“今削之亦反 , ,不削亦反 。削之 , 其反亟 , 祸小;不削之 , 其反迟 , 祸大 。”汉景帝召集满朝文武和皇亲国戚 , 讨论此事 , 只有灌婴一人反对 。其余之人都不敢反对 。史料中说众臣是怕晁错 , 但他们其实怕的是晁错后面的皇帝 。明眼人都知道:晁错的意思更多的是皇帝的意思 。毕竟 , 削蕃获利最多的是皇帝 。很快皇帝下令——削蕃 。
从晁错上书我们可以知道 , 他已经料到削蕃会导致诸侯王造反 , 但是也就仅仅料定了这一点 。他并没有提出实际可行解决诸侯王叛变的方案 。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无论成败 , 到头来都难逃一死 。
而且自古以来 , 削蕃之人能有几人善终 , 就算削蕃成功了 , 晁错会不会成为汉景帝安抚诸侯王的替罪羊 。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呢?商鞅不就是成为秦王告慰旧贵族的冤大头吗?
可怜天下父母心 , 晁错的父亲不想看自己的儿子不得好死 , 千里迢迢去长安劝他:“上初即位 , 公为政用事 , 侵削诸侯 , 别疏人骨肉 , 人口议 , 多怨公者 , 何也?”这句话告诉晁错:“如果出事了 , 皇帝是保不住你的 , 你现在已经将朝廷的王侯将相得罪遍了 , 犯了众怒 。”老父亲希望晁错回头是岸 。
晁错的回答挺感人的:“固也 。不如此 , 天子不尊 , 宗庙不安 。”意思就是我这是为了国家 。晁错父亲说:“刘家天下安定了 , 我晁家就要万劫不复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明朝|安徽有一座明朝古桥,至今在使用,建者是一寡妇,却被皇帝剥皮
- 先秦时代|“债台高筑”出处:君王为躲避债务,藏到了高台上
- 君王皇帝|被严重抹黑的5位历史名人,英雄成了奸佞,千古一帝成了暴君
- 君王皇帝|皇帝享受最好的生活和物资条件,最优质的医疗,为何寿命却不长
- 特别|历史上最特别的六位武状元,年纪最小仅9岁,最牛的当了皇帝
- 君王皇帝|有人说开国皇帝决定了该朝代灭亡的方式,有没有一定的道理?
- 地方|贾元春为什么省亲后就失宠她省亲前去过一个地方,惹皇帝很生气
- 古代|帝王旒冕进化史!看古代皇帝的帽子都长啥样
- 嘉靖皇帝|为什么历史上皇帝大多信奉道教,而平民大多信奉佛教
- 王侯|古代有三种女人,地位与王侯等同,皇帝都得礼让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