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西晋时期五胡乱华惨剧的发生,源于司马炎两个作死的制度( 四 )


在叙述五胡之乱的史书中 , 有一个奇特的现象 , 那就是西晋各地守军几乎是在凭借少量的守军在对抗五胡的叛军 , 即使有援军 , 也只是邻近州郡的少量守军 , 西晋中央政府的军队却无影无踪 。
那么强大的西晋中央军为何不见踪影了?难道在边境防御外敌入侵?还是在隔岸观火坐视西晋灭亡?其实都不是 , 真实的原因是五胡叛乱时 , 西晋已经没有中央军了 。
公元280年 , 西晋一举灭东吴 , 八王之乱发生于公元291年 , 西晋中央军没有出动镇压 , 是西晋中央军坐山观虎斗吗?匈奴刘渊叛乱发生于公元304年 , 西晋中央军也没有出动镇压 , 是坐视西晋灭亡吗?也不是 。
这就奇怪了 , 强大的西晋中央军哪去了?谜底揭开 , 原来是被晋武帝司马炎裁撤了 。
看到这里 , 大家是不是感到疑惑 , 军队是一个国家的柱石 , 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 皇位的稳固 , 片刻也离开不得 , 司马炎的儿子是白痴 , 难道是司马炎也白痴了?
认为司马炎是白痴 , 用屁股想想也不可能 , 白痴之人能夺权曹魏建立晋朝?白痴之人能发兵吞灭东吴统一国家?聪敏机诈的司马炎为何会做出裁撤西晋军队的昏招 , 就在于他实在是聪明过头了 。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 , 西晋是从司马懿到司马师、司马昭 , 再到司马炎祖、孙三代在曹魏政权的渗透 , 最终曹魏被司马家族和平演变而成了晋 , 司马炎才成为晋朝的第一代皇帝——晋武帝 。
《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 , 可以正衣冠 , ;以史为镜 ,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 可以明得失 。”
晋武帝司马炎实在是太聪明了 , 他提前几百年就悟到了“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两句话的好处 , 以曹氏为镜 , 司马炎担心自己“禅代曹魏”的故事被人重演 , 再加上他认为曹魏政权不长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就是缺乏宗室藩屏的保障 。
基于这些原因和考虑 , 晋武帝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封同宗子弟为王 。泰始元年(266年) , 西晋建国之时 , 晋武帝分封二十七个同姓王 , 以郡为国 , 还称郡国 , 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 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 , 收取封国的租税 。
咸宁二年(277年) , 晋武帝又制定了王国置军的制度 , 将封国分为大、次、小三等 , 不同级别可置不同数目的军 , 但各王无地方行政权 。
晋武帝司马炎大封司马宗室子弟为王 , 其目的便是想造就一个能够藩屏帝室的皇族势力 , 用以对抗士族中的野心家 , 因此赋予了宗室王很大的政治权力和军事权力 , 如裁撤州郡武备 , 并允许宗室王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自置军队的权利 , 允许宗室王出镇和允许宗室王参政等 。尤其是允许宗室王出镇和允许宗室王参政这一点弊端最严重 , 因为一旦参与政务的宗室王利用自身特殊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特权与出镇的藩王相勾结 , 势必会破坏中央政府的正常运营机制和运行秩序 , 再加上有本王国自备军队作为的后防屏障 , 势必会引起整个局势的动荡 。后来的“八王之乱”就由此而起 。
西晋的军队由中央禁军和州郡军组成 , 州郡兵 , 是中央政府的常备武力 , 当然这种政策也有副作用 , 就是在皇权衰退的情况下 , 各地军事主官容易拥兵自重 , 发展成军阀 。
看到此弊病 , 因此在平灭东吴后 , 司马炎开始大肆裁撤州郡军 , 《晋书·山涛传》: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
强大晋军在司马炎的乱搞下就此被腰斩一半 , 王国置军的制度 , 使王国的军队也逐渐成了各王的私人武装 。由于允许宗室王出镇和允许宗室王参政 , 西晋的禁军也成为了掌握朝政的权臣王爷的军队 , 投入了后来的八王之乱中 , 在八王之乱中被消耗殆尽 , 使西晋王朝失去了镇压五胡之乱的能力 。
在八王之乱中 , 一些胡人部落也趁乱而起 , 成为了强大的地方势力 。在八王混战中 , 西晋朝廷的虚弱 , 西晋官员的腐败无能被胡人将领看的清清楚楚 , 因此在八王之乱的末期 , 公元304年 , 永嘉元年 , 匈奴人刘渊凭借强大的势力首先发动了叛乱 , 开启了五胡乱华的地狱之门 , 统一不到二十四年的西晋王朝重新进入了战乱 , 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最黑暗最血腥的历史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