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乱|易中天: 儒家和墨家, 为什么争得你死我活?( 四 )


文章插图
合格君主的第三个条件,尊重民权,对等交流。孟子认为君主确实是领导,民众确实是被领导,但是君与臣,官与民之间,应该是对等的。这话孔子也说过。孔子的说法,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也就是臣对君要忠诚,君对臣要客气。孟子就没那么客气,他是这么说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就是你做君主的,如果把我们看作自己的亲兄弟,看作自己的手和脚一样,我们会把你看作自己的心肝,我们会保护你。如果你把我们看得像狗和马一样,我就把你这个君王视同路人,我不认识你。如果你再轻看我们,君之视臣如土芥,你把我们看得像土疙瘩,像草一样,那我把你当敌人,视若寇雠。这种话在当时讲的,也是分量非常重的,公然说君主我把你当寇,敌人啊。必须对等。
这就是孟子认为合格的君主的三大条件:关注民生,与民同乐;了解民意,尊重事实;尊重民权,对等交流。三个条件,符合这三个条件,就是合格的君主,不符合这三个条件,就是不合格的君主。
那么一旦一个君主不合格,怎么办?也有两个办法。一是抛弃他,让他去做孤家寡人;二是颠覆他,让他去做孤魂野鬼。这个问题孟子和齐宣王也讨论过。宣王问孟子,他说什么叫公卿?公卿就是朝廷当中最贵重的大臣。孟子说,你问哪一种公卿啊?宣王说你这个公卿还有两种吗?,孟子说有两种,一种叫贵戚,一种叫异姓。贵戚就是和国君同姓的,一个家族出来的,因为当不上国君,当大夫。还有一种就是外姓人,两种不一样。
王就问了,有什么不一样吗?孟子说有,贵戚公卿,就是跟你国君同姓的那些大夫们,他们的义务是什么?是你有了错误,他们就要提意见,如果你不接受,怎么样,两个字:易位。废了你。这个王的脸唰一下就变了,废了我。然后孟子说,大王你不要紧张,说说而已嘛。因为大王问到我这个问题,我不能不实话实说。
王的脸缓和过来了,那异姓的大臣又怎么样?异姓的大臣也是你君王有了错误,他们要提意见,如果不听呢?弃之,他离开你。说了半天还是不要他嘛,一个是把他废了嘛,还有一个是离开他。一个是离开他,大家都不来帮忙了,让他去做孤家寡人。如果是同姓的大夫,要废了他,让他去做孤魂野鬼。
事实上孟子也是主张“革命”的,孟子是先秦诸子当中的“革命派”,他虽然也承认君权神授,他认为天子、国君的,这样一个权力是上天给他,给他们的,是天命,这个他承认。但是他同时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听谁的呢?听老百姓的。君主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但是上天在授权的时候,先听老百姓的。所以一个人一旦对老百姓不好,做不到前面说的三大条件,是个不合格的君主,人民就有权力起来“革命”,把他推翻。
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就是违背仁德的这个人就叫做贼,破坏正义的这个人就叫做残。“贼残之人谓之一夫”,就是那个贼人残义的人叫什么呢?叫民贼独夫。他不叫君主,他没有资格当君主,他是一个独裁者,我们可以推翻他。
所以周武王革命,不是弑君,因为当时商和周的关系是君臣关系嘛,因此有人就提出来说,这个武王怎么能够伐纣呢?纣是他的领导啊,他这不是弑君吗?孟子说不是弑君,我只听说过消灭了民贼独夫,那个独裁者纣王,没听说什么弑君,这就是孟子。
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什么呢?是墨子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结果走向了君主独裁。孟子倒原本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结果走向了人民革命。所以我就想起一位名人,一位伟人说的一句名言,说历史喜欢开玩笑。本来我是想进这个房间的,走进去以后,才发现进了那个房间。
所以我在这里,又要重重地投上孟子一票,前面我投了墨子的票,现在要投孟子的票。孟子的这种民本思想,实在是太可贵了。我们知道,孔子和孟子是站在统治阶级一边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孟子比孔子还更进一步:孔子只是讲“王道”,孟子则已经讲“王业”。比如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最后落实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