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永嘉之乱后人口迁徙的三个方向——东北、西北与南方

晋武帝去世后 , 儿子晋惠帝是弱智 , 皇后贾南风趁机干政 , 加之晋朝手握兵权的各位王爷们 , 挑起了八王之乱 。
八王之乱对晋朝统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 司马氏内部自相残杀给北方周边的胡族以良机 , 借此扩大势力入侵中原 。313年前赵将领石勒攻破洛阳 , 掠走晋怀帝 , 残杀官员百姓三万余人 , 为“永嘉之乱”;316年晋愍帝投降 , 西晋至此灭亡 。
由于北方的战乱 , 中原大地仿佛人间炼狱 , 饿殍遍野 , 尸体遍地 , 人口大量流失 , 促使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大量向其他地区迁徙流动 。可以说 , 两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大混乱时期 , 就是人口大迁徙、大流动的时期 , 混乱驱使人口流动 , 而人口流动反过来也促使更加混乱 , 在时间的作用下 , 直到民族融合最终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点 , 才在隋朝重新又归于一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永嘉之乱后人口迁徙的三个方向——东北、西北与南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整体来看 , 北方人民为避难迁徙的方向主要有三个:东北、西北、南方 。流向东北鲜卑慕容
迁徙到东北的北方人民主要是在当时的“东北王”鲜卑慕容部治下 。鲜卑慕容部是汉化较早的北方胡族 , 根据《晋书》记载 , “慕容皝 , 廆第三子也 。尚经学 , 善天文”“慕容儁 , 皝之第二子也 。博观图书 , 有文武干略 , ”慕容前三代领导人均有不错的文化程度 。因此与我们印象中的不一样 , 慕容部上层其实文化程度是不低的 , 并在逐渐接受汉文化 , 这也使得他们能够认识到人口和汉族精英的重要性 。
早在慕容廆时期 , 便收容大量汉人 , 吸收汉族先进技术和文化 。流向东北的汉人有士族也有庶民 , 籍贯上主要中国北方地区的冀州、豫州、青州、并州等地 , 大略是现在的河北、河南、山东西部、山西部分地区 , 并分别设立郡县以安置统驭 , 从中选拔自己需要的汉族精英 , “推举贤才 , 委以庶政” 。慕容廆从大批迁徙来的汉人中选拔人才作为谋士、辅佐之臣 , 对前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 较之当时其他胡族政权如前赵、后赵更为进步 。
三国两晋南北朝|永嘉之乱后人口迁徙的三个方向——东北、西北与南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迁徙西北凉州张氏
另一支主要的迁徙人口去了西北凉州 。相比于东北地区 , 迁徙至西北凉州的中州人民在融入问题上更为顺畅 , 凉州张氏为汉人政权 , 太祖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 , 到其子张寔时期凉州成为割据政权 。凉州地处偏远 , 西迁的人民充实了凉地的人口 , 凉州也在张骏、张重华父子治下达到了全盛 。
氐人贵族吕光消灭前凉后建立后凉 , 而后又分裂成西凉、北凉、南凉 , 史称“五凉” 。大量从中原逃到凉州的汉人 , 对于五凉政权先后建立、凉州胡族的汉化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南凉为例 , 当时秃发乌孤选任官员包括了胡人豪族、当地有德望之士、文武才俊、中原迁来的有才之士以及秦雍世族子弟 , 皆以其才授官 。
凉州地区较之中原比较落后 , 但随着北方中原汉人的流入 , 经济文化均得到较大发展 。南向渡江东晋司马
迁徙人口最多的方向自然是向南渡江 , 流向长江中下游地区 。南渡人群中社会阶级不同 , 上层阶级是司马皇族和公卿士族 , 这部分人也主要都流向了南方 , 在东北、西北方向的流民中数量较少 。下层阶级为低等士族和普通庶民 , 地位低下实力薄弱 。
东晋就是在北方士族和江南本地大族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王与马 , 共天下” , 可见当时琅琊王氏强大的宗族实力 。也正是大量宗室和北方士族衣冠南渡 , 在高门士族王导号召下共同支持司马睿 , 江南诸州次第归附 , 东晋才得以偏安 。南渡而来的北方士族占据政治中枢 , 在政治上打压南方本地大族 , 在经济上侵犯南方本地大族 , 同时排斥寒门庶族 , 使得东晋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