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殁后振芳尘:魏征家族的沉浮( 六 )


“贞观故事”的形成 , 与魏征是分不开的 。众所周知 , 魏征原本是隐太子李建成的幕僚 , 玄武门之变后被太宗留用 。在唐太宗的政治集团中 , 魏征是强调儒家道德标准的一派 , 他以近乎清教徒式的道德标准不断劝谏唐太宗 , 不屈不挠又无所畏惧 。唐太宗虽然有时候在背地里表现出厌烦魏征的样子 , 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够优容于他并且采纳谏议 。这种君臣之间以诚相待、坦率交换意见的场面 , 通常用“君明臣直”“君臣相得”来形容 , 这是贞观时期的政治特色 。这样的政治生态中 , 魏征无疑表现得最为突出 , 可以说 , 他就是“贞观故事”的一个象征 。
魏征的历史遗产
“贞观之治”作为政治清明、君臣关系融洽的典范 , 一直以来都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尊崇 , 除了唐太宗以民为本、克己纳谏外 , 自然少不了魏征的功绩 。魏征留给后裔的历史遗产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 , 是他忠直极谏的臣子本色 , 这是他在唐初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安身立命的根本 , 也是彰显其价值的最有力方式 。第二 , 是魏家寝堂 , 这是太宗与魏征君臣关系的“纪念碑” , 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后者本质上是植根于前者的 , 是前者的外在表现 。
与唐初功臣集团中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讲求实效的政治家不同 , 魏征主要是作为一名谏臣而存在的 。随着时光的流逝 , 房、杜等人的事功逐渐淡去 , 魏征“谏臣”的形象则因完全符合儒家的道德观念而凸显出来 , 他受到了士人阶层的盛赞 , 并成为“贞观故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从中宗到玄宗开元前期 , 由于“贞观故事”成为朝野共享的一种重要政治资源 , 官方开始主动提升魏征的历史地位 。此时 , 统治者对魏征的理解基本集中在“忠直”上 , 认为臣下敢于进谏、皇帝勇于纳谏 , 这就算是恢复“贞观故事”了 , 也就是说 , “贞观故事”已经变成了一种符号 , 与此相适应 , 魏征也被符号化了 。这势必造成一种可以预见的后果:一旦皇帝对“贞观故事”不再感兴趣 , 官方对于魏征历史地位的评价自然会下降 。开元中期至德宗即位前 , 魏征就处于这样的境遇 。德宗以后 , 由于局势的变化 , 魏征的历史价值再次凸显出来 , “君明臣直”进一步被符号化 。随着宪宗、文宗、宣宗几任皇帝孜孜于恢复贞观、开元之盛 , 魏征具有“匡君之大德” , 其“致唐无疆”的历史地位也被推向高峰 。此时 , 其五世孙魏謩的出现恰好迎合了皇帝翘首企盼新时期“魏征”的心理 , 由此带来了魏氏家族的中兴 。
隋唐之世 , 随着门阀势力的逐渐萎缩 , 当朝官品成为家族繁盛的最重要保障 , 然能跻身高位者 , 借由事功、军功等因素 , 种种不一 , 功臣后裔走向衰微本属常态 , 魏氏家族在唐前期的发展状况亦印证了这一点 。然而 , 其家族的兴衰又天然地与先祖魏征密不可分 , 究其根源乃在于“魏征”在后来被符号化 , 变成了一种政治资源 , 这是其家族区别于其他功臣家族的地方 。因此 , 忠直、极谏是魏氏兴衰的关键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魏征其实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他的子孙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