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普品中寻珍之十一:三国货币拾珍

众所周知 ,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政权纷乱的历史时期 , 此时 , 三个国家呈鼎力对抗之势 。北方的曹魏虽然强大 , 但仍然没有在赤壁之战中获胜;南方的蜀汉政权 , 经过夷陵之战后 , 元气大伤 , 再也没有和曹魏、孙吴两国斗争的实力 。由此 , 三分天下的格局便形成了 。
三国两晋南北朝|普品中寻珍之十一:三国货币拾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国两晋南北朝|普品中寻珍之十一:三国货币拾珍】三国鼎立时期 , 魏蜀吴三国的疆域图
三国之中 , 最早铸造货币的是蜀汉政权 , 这与四川地区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汉代末年 , 爆发了多次农民战争 , 但是均未波及到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巴蜀 , 直到刘备攻打刘璋的时候 , 成都的地方经济依然发展迅速 。
刘备占领成都之后 , 先后铸造了直百五铢、直百、太平百钱、定平一百、直一等钱币 。这些钱币均属于大面额虚值货币 , 钱体轻薄、铸造不精 , 但却要作价五铢钱上百枚使用 。刘备就是想使用虚值货币的原理来窃取民众与社会的物资 , 以实现军事活动的正常运行 , 为了铸造更多的货币 , 刘备甚至把自己挂蚊帐的铜钩拿去铸钱 。
蜀汉政权的钱币 , 没有特别珍贵的 。以前 , 钱币界认为“直一”非常罕见 , 但是 , 这种钱币的出现不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蜀汉政权求之不得铸造大钱 , 怎么又会出现和直百钱相同大小的“直一钱”呢?因此 , 我个人认为 , 直一钱很有可能是直百钱在铸造时漏掉了笔划而已 。还有一种背面带有水波纹的太平百钱 , 存世相对较少 。关于这些水波纹的寓意 , 学术界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准确的答案 。
三国两晋南北朝|普品中寻珍之十一:三国货币拾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太平百钱背面带有水波纹
看到蜀汉政权发行大面额虚值钱获得了利润 , 东面的孙权也坐不住了 , 他想:刘备发行一百的 , 我就要超过他 , 于是 , 孙吴政权就更加肆无忌惮 , 一开始铸钱就发行了当五百的 , 后来又铸造了当千、二千和五千的 。当时的吴国 , 铜矿管理废弛 , 国家手里的铜料不多 , 于是就向百姓借铜铸钱 。这就是三国时期的货币战争啊 , 为了和蜀汉政权在贸易中占得先机 , 你发行100的 , 我就要比你大 , 即便是自己国内缺铜 , 也全然不在乎 。
三国两晋南北朝|普品中寻珍之十一:三国货币拾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大泉二千
我们知道 , 发行虚值钱的害处很多 , 特别是像孙吴政权这样的极大面额 , 一定会加速经济的崩溃 。于是 , 没过几年 , 吴国境内的百姓便不再用钱 , 改为实物交易 。这些大面额货币便再次被融化成铜料 , 还给百姓 。
由于发行时间短 , 加上后期的回收 , 孙吴政权的货币存世量并不多 , 特别是大泉两千与大泉五千 , 更是存世罕见 , 成为古钱币圈子中的名誉品 。
曹魏政权的执政者大都相对睿智 , 至少在铸钱方面 , 没有像南方的两个政权一样 , 发行大面额虚值钱 , 而是严格按照两汉的五铢钱制度来使用货币 。最后 , 于魏明帝太和年间 , 发行了一种五铢钱 , 称为曹魏五铢 。这种五铢钱的特征是外廓压盖住钱文 , 这种钱在当时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受到了欢迎 , 直到晋代建立之后 , 一直使用这种五铢钱 , 所以曹魏五铢的铸造量是很大的 , 市场价值也不高 。
三国两晋南北朝|普品中寻珍之十一:三国货币拾珍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