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科技发展只是近代的事情,所以世界上许多百年企业都是与药和食有关,中国也不例外,如中药老字号陈李济、同仁堂,食有六必居、桂馨斋、天源等等。这些企业为人们的生活保驾护航,增添色彩,当然还有许多因故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的其它企业。
因为做菜时的意外,诞生了许多美食,如鱼香肉丝、臭豆腐、面包等等。今天笔者所说的这种黑色汤汁也是因做菜时忘记关火而出现的,它的出现为此人的子孙创造了千亿财富。
这种黑色汤汁就是蚝油,现在是家家必备。那么,做出耗油的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文章插图
此人为李锦记的创始人李锦裳,年幼丧父,随母亲以务农为生。由于父辈并没有留下什么,所以母子二人的生活十分艰辛,再加上村中豪强的欺凌,不得不远走他乡,到了南水墟定居。这里盛产生蚝,母子二人便开了个茶寮,靠卖茶水和蒸煮新鲜生蚝勉强维持生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锦裳也是如此,小小年纪便跟着母亲在小摊上帮忙,早早掌握了蒸煮生蚝的技巧。
有一次,李锦裳蒸煮生蚝时,因有急事外出,忘记关炉火。回家时,闻到一股异味,才想起锅里煮着的生蚝,心想这些生蚝肯定煮糊了。没曾想,打开锅盖时,竟然有一股香气飘来,锅里是浓稠的黑色汤汁,经过品尝,黑色汤汁的味道如此鲜美,令人精神一震。
文章插图
就这样,蚝油诞生了。此后,街坊邻居都以此为辅料做菜,城中几家商户也请李锦裳熬制蚝油售卖。由于李锦裳对火候的控制很到位,并且运用了一定的技巧,他所熬制的蚝油被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
李锦裳的母亲去世之后,他开始白天向蚝民收蚝,晚上熬制蚝油,第二天出售。由于当时他所熬制的蚝油已经被不少人认可,再加上他为人热情豪爽,所以人缘很好。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买走了大量蚝油,这其中不少是江门、广州、澳门的顾客。
1888年,李锦裳请人为他的店铺写上了“李锦记”的牌匾,从此,“李锦记”的蚝油很快远近闻名。当时的李锦裳也许并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因为一份蚝油让子孙后代名扬四海,成为超级富豪。
文章插图
如果一直生活在南水墟,李锦裳的生意可能不会发展那么大,毕竟,有了手艺,时机也很重要,“李锦记”的转场源于一场火灾。1902年,一场火灾使得李锦裳的蚝油店化为灰烬,李锦裳选择带着妻子和孩子到了澳门,仍然以经营“李锦记”蚝油为业。
澳门之前也是个小渔村,这里的生蚝丝毫不逊于南水墟,加上李锦裳的好手艺,还有李锦记之前在澳门的口碑,维持生活无忧是没有问题的。
当时澳门也在飞速发展之中,李锦裳多年的经商经验,让他也颇有商人头脑。经过他的多次改良,李锦记蚝油成为了粤菜里面必不可少的调料,越来越多的新式菜品也因蚝油而生。
文章插图
品牌的诞生都不会一帆风顺,李锦记也不例外,除了在南水墟经历的大火,还经历过洪水,李锦裳并没有因此放弃,一次次选择从头再来,再有了今天的百年企业——李锦记。
企业只有如履薄冰,才能基业长青。李锦记能132年长盛不衰的秘籍就是,“永远创业,永不封顶”。始终用最鲜嫩的原料,一丝不苟绝不掺假的态度,将李锦记的蚝油卖出了名气。
上世纪30年代,李锦裳的两个儿子继承父业,头脑灵活的兄弟二人,借助来往香港的华侨,将李锦记卖到了东南亚和北美等地。这时的李锦记似乎并没有准备好大展手脚,60年代之时,李锦记家还只是几十人的小作坊。
- 不剩|芹菜别炒着吃了,加一块豆腐,比红烧肉还香,上桌连汤汁都不剩!
- 牛肉|伏天最爱的一锅炖,有肉有菜有汤汁,每次孩子总能吃2碗米饭!
- 上海特色灌汤小笼包
- 东北八大炖之一:小鸡炖蘑菇,肉质鲜嫩,汤汁浓厚鲜美,好吃到晕
- 天越冷就越想吃牛肉蒸饺,用半烫面做面皮,咬一口汤汁溢出,真香
- 奶白又鲜香|鲫鱼汤怎么做好喝,此做法简单快手零厨艺,汤汁奶白无腥味
- 手把手教你酸汤肥牛,既能当菜也可以当主食,酸爽开胃汤汁都不剩
- 冬天最爱的白菜炖粉条,汤汁多超下饭,一锅不够吃,越吃越馋
- 超市中冬季热销菜,6块钱来上一只,煮一锅,汤汁咸香,肉质紧实
- 汤汁|做给闺女吃的营养菜,红亮微甜,外皮焦酥汤汁浓郁,上桌就被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