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府成为第一道防线:明朝战略收缩的政策性失是谁决定的?

文|原廓杨继正
明帝国的战略收缩虽然始于宣德时期 , 但导致战略收缩的政策性失误却是永乐皇帝做出的 。这就是永乐皇帝最饱受争议的一项决定——内迁大宁卫 。
大宁 , 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 , 被誉为“居宣辽之肘腋 , 为燕蓟之屏障” , 控制着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之间的通道 ,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 直接为燕蓟的外部防线 。但在永乐初年 , 朱棣将大宁都司内迁保定府 , 使西部蒙古可以毫无障碍地向辽东发展 。原先位于潢水流域的兀良哈三卫在明军内迁时 , 也顺着明军的轨迹迅速南下 , 成为第一批进入这个区域的蒙古部落 。南迁的第二个结果就直接将位于大宁都司西面的开平卫(治所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彻底暴露在前沿 , 所以大宁内迁就意味着不得不放弃开平 , 而开平就是元代的上都 , 地位十分重要 , 被称为“北控沙漠 , 南屏燕蓟 , 山川雄固 , 回环千里” 。
明朝|宣府成为第一道防线:明朝战略收缩的政策性失是谁决定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宣化镇朔楼(位于今河北张家口市) , 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
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 , 朱棣这么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源于靖难之役所导致的明帝国北部边防力量的削弱 。朱棣的设想很可能是想暂时将边防线变为羁縻交给忠心的异族守卫 , 以作为帝国的屏障 , 日后再图恢复 。但是由于他在北征回师途中的去世 , 使得一切成了泡影 。
最终 , 在宣德五年(1430) , 明廷内迁开平卫于独石堡(今河北赤城县北独石口) , 这使得明朝丧失300里的纵深 , 直接使宣府成为第一道防线 。此外 , 由于气候逐渐变得干燥 , 北方屯田的收益变得越来越少 , 以至于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赤字 。塞外驻军的大量后勤供给 , 对于明朝来讲也是一项巨大的财政开支 。在此期间 , 明帝国的体制也开始由战时的军人主导体系进入文官体制 , 而文官体制无疑是内敛、反对扩张的 。所以明朝在宣德年间 , 在军事上的表现为防线全面向内紧缩 , 从主动向塞外干预变成被动的防守 。
明朝|宣府成为第一道防线:明朝战略收缩的政策性失是谁决定的?】这一系列战略态势上的变化 , 使得宣府(治所宣化府位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成为明朝中期边防的核心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