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如何看待历朝历代的奇装异服现象( 二 )


除了皇族 , 文人雅士也是引领潮流的力量 。“竹林七贤”是一群特立独行的人物 , 这群人似乎不屑于参与政治 , 服装也表现出挑战常规的怪异 。他们当中有人袒胸露臂 , 有人头簪鲜花 , 也有人散发赤足 , 这种“粗服乱头”即使在现代恐怕也很难被普遍接受 , 在当时更是惊世骇俗 。然而不管遭到多少人的唾骂 , 他们依然如此逍遥 , 全然不把正统思想宣扬的礼俗放在眼里 。
有人说魏晋人物是垮掉的一代 , 也有人说他们是思想解放的先锋 , 不管如何评价 , 这种现象的形成一定有相应的历史背景 。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混乱时期 。作为个体的人安全感极低 , 可以说无论什么都只是短暂的存在 , 没有长久的意义 。既然没有长久打算 , 眼前的舒适就变得尤为重要 。所以人们不想再受礼制约束去穿衣戴帽 , 服装自然会变得随心所欲 。
在这种局面下 , 为了摆脱生命的苦难 , 一定会有人做超越现实的思考 , 玄学便应运而生 。魏晋名士崇尚清谈 , 追求玄妙境界 , 讲究的穿着反而会对纯真的境界造成干扰 。外在越不作修饰 , 内在的深刻越容易彰显 , 返璞才能归真 。
当然 , 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或都有能力追求玄学境界 , 人类对自身美的关注是一种本能 。此前受儒道两家思想影响 , 人本身要让位于天地并受礼教约束 。到了三国 , 人们对自身美的追求逐渐得到放大 , 进入魏晋则到了热情迸发的时代 。妆容服饰受到极大的重视 , 涂脂抹粉 , 服装华美 , 很多男人把自己变得细皮嫩肉 , 皮肤吹弹可破 。这个时代很多人的妆容服饰 , 堪称一个“媚”字 。
宋朝开始 , “服妖”的故事越来越多
魏晋时期奇装异服的故事虽然多 , 但人们并没有将其归结为服妖 。而从宋朝开始 , 出现重大社会问题 , 经常会把服妖作为一种说辞 。
给宋人心中留下难以治愈的伤痛的靖康之耻 , 就被认为和服妖有关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到 , 在靖康初年 , 京城里的女人流行穿一种服装 , 首饰和花纹体现四季 , 桃花、荷花、菊花、梅花等各色生香 , 构成了一年的风景 , 名为“一年景” 。陆游写道:“而靖康纪元 , 果止一年 。盖服妖也 。”意思是 , “一年景”服装是不祥之兆 , 所以靖康这个年号只用了一年 。
书法字画|如何看待历朝历代的奇装异服现象】两宋之际 , 金人南下 , 朝廷惶惶不可终日 。人们对未来缺乏信心 , 就会追求在短期内享乐 。而从朝廷角度 , 指责“服妖” , 进可以借机整顿社会风气 , 退则可以作为借口 , 推卸责任 。之后的文人也经常用这样的思路来解释社会现象 。
在清朝 , 官贵子弟流行过乞丐装 。近代文人李孟符在京城亲眼见识了一个少年行乞 。这位少年面色黧黑(黑里透黄) , 袒裼赤足(敞开上衣赤着脚);下身仅着一犊鼻裤——就是司马相如穿过的那种大裤衩 , 长度还不到膝盖 , 又脏又黑 , 破破烂烂 , 几无法遮羞;脚上穿着破旧的草鞋 。看这少年的装扮应该是位丐帮弟子 , 但他身边有好多随从 , 其中竟然还有戴三品冠帽的人 。等这位少年玩够之后洗了一把脸 , 露出“白如冠玉”的本色 , 原来是某王府的贝勒 。原来 , 乞丐装在京城贵人中广为流行 。后来经过庚子之乱 , 李孟符顿悟 , 原来这种服妖是神州陆沉之兆 。
其实李孟符说得没错 , 乞丐打扮确实是清王朝将要覆灭的预兆 , 只是跟妖魔鬼怪没有关系 。任何时尚的流行 , 都有背后的社会心理支持 。
往前一步可能是时尚 , 懂时尚就是懂人心
古代一出现奇装异服 , 往往遭到诟病 , 但如果我们以现代的理念 , 去指责古人压制人性 , 也是武断的 。祖先在那个年代 , 需要解决他们所面对的问题 , 传统之所以形成 , 就是因为曾经帮助过祖先的生活 。
第一 , 古代没有报纸、电视和网络 , 官员长什么样子 , 老百姓是不知道的 , 所以需要一些外在的标志来说明身份和级别 , 服装就是标志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