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结婚较晚,范纯仁出生于天圣五年(1027年),庆历新政时年仅17岁,其思想还未成型。从范仲淹对儿子的教育来看,范仲淹显然并没有把自己改革大宋的思想传给自己的儿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文章插图
宋仁宗
1.范仲淹在新政失败后正处于迷茫状态。
新政失败后数年,富弼、韩琦等变法派人士后来陆续回朝,但他们却没有继续变法,富弼、韩琦在晚年更是对王安石变法加以反对。其主要原因是富弼、韩琦等人与范仲淹变法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庆历新政时富弼、韩琦年仅40岁左右,正是壮年,当时宋仁宗也有变法之意。得益于变法,富弼、韩琦等人才能年纪轻轻、资历尚浅之时就走上宰辅之臣的高位。新政失败后数年,富弼、韩琦再回朝,两人再次拜相,其权力早就不是庆历新政时能够比拟的,他们反倒成为旧势力的代表。如果再变法,损害的就是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不会再变法,甚至还要反对王安石变法。
简单地讲,富弼、韩琦参与庆历新政多半是为了自身的前程,但范仲淹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庆历新政前,范仲淹曾两次被贬出京,到地方为官,那时范仲淹还年轻,自认还有机会回朝实现自己的梦想。变法失败时范仲淹已经年约55岁,当他离开朝廷堂,肯定明白自己日后很难再回到朝堂,自己的理想也无法再实现。范仲淹难免心情低落,甚至有可能对变法的理念产生动摇,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会把改革的思想传给自己的儿子呢?
文章插图
宋仁宗
2.范仲淹对儿子的爱护,使他可能不希望儿子走他的老路。
主持变法时,范仲淹被朝中群臣以结党为由进行攻击,压力是非常大的,变法的道路一点都不平坦。范仲淹吃了太多变法的苦头,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再去吃这些苦头。大体上,很多父母都未必希望自己的子孙有多大的功业,却一定会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平平安安,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与范仲淹不同的是,王安石主持变法时,他的儿子已经快年近30岁,变法的思想已经成熟,也已考中进士,并出仕为官。
文章插图
宋仁宗和富弼
3.范仲淹让范纯仁师从胡瑗、孙复等人,学习正统的理学思想。
胡瑗、孙复都是宋朝理学大家,他们俩与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范仲淹让范纯仁师从胡瑗、孙复,就表明他想让范纯仁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只是这种儒家教育过于遵循礼仪,非常守旧,会禁锢人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教育的影响下,宋朝200多年也就诞生范仲淹和王安石这两个奇葩的改革家。
文章插图
范仲淹
【 父子兵|王安石变法是上阵父子兵,范仲淹为何却把儿子培养成保守派了】由此可以看出,范仲淹只是让儿子接受传统的教育,并没有把变法的思想传给自己的儿子。范纯仁为官之时,正在碰到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的变法撬动的是整个地主阶段和官绅阶段的利益,造成整个社会动荡。范纯仁自己就是官绅阶级的一分子,且又没有范仲淹的胸怀和大志,也只能反对变法。范纯仁在历史上素有美名,他是个好官,却不是个改革家。
- 唐宋变革论|“王安石变法”仅为富国强兵?他的这一理念曾成为“仁政”的核心
- 儿子|父亲上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儿子改一字,众人大笑
- 明朝|他是明朝大奸臣,靠一特长成为宰相,父子一共同爱好让人脸红
- 秦朝|虎父无犬子,父子灭掉五个国家,秦国最大功臣为何能善终?
- 水浒传|此人武功深不可测,却只躲在梁山不肯上阵杀敌,宋江也奈何不了他
- 清朝|曾为两代帝师的翁同龢,与光绪情同父子,却评价他“令人恐惧”?
- 辽宋夏金|大宋著名的三位皇帝宋徽宗父子三大令人窒息的操作
- 守护|格旺和格桑:守护西藏石刻的“父子兵”
- 出自|武侠剧中最强的十对父子组合,乔峰父子垫底,剑仙叶孤城父子第四
- 父子|李璟李煜父子两首冷门诗词,读来回肠荡气,千年后惊艳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