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康熙帝为自己设立的一个新的决策核心:南书房( 二 )


翰林入直 , 是顺治时期皇帝为了有效处理机密重务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顺治十年(1653) , 顺治帝令内三院学士各一人内直 , “学士预阅章奏呈旨 , 仍下内院”(谈迁:《北游录·纪闻下·学士内直》) 。顺治十七年(1660)六月 , 顺治帝下令在景运门内建造直房 , 令翰林各官分班直宿 , “朕不时召见顾问 , 兼以观其学术才品” 。当时 , 翰林官分三班入直 , 每班八人 , 掌院学士折库讷、王熙也被顺治帝特许入直 。在入直的文学侍臣中 , 有的人成为顺治帝的亲信 , 像弘文院学士麻勒吉“日侍左右 , 促膝顾问 , 最被眷注”;王熙因人品、学问深得顺治帝欢心 , 备受重用 , “荷蒙高厚 , 任以腹心” , 甚至连遗诏也由其草拟 。故时人感叹入直翰林“日入禁中 , 同议机密 , 虽内院不如也”(参见《北游录·纪闻下·御试词臣》) 。
康熙|康熙帝为自己设立的一个新的决策核心:南书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清圣祖康熙
顺治十八年(1661) , 顺治帝去世后 , 由他建立的翰林入直制度也随之告罢 。降至康熙帝亲政后 , 清朝建立以专制皇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的进程大大加速 。在这个过程中 , 为适应皇权强化的需要 , 南书房这一非制度化决策机构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南书房设立于康熙十六年(1677) 。这年十月 , 康熙帝谕大学士勒德洪、明珠:
朕不时观书写字 , 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 , 以致讲论不能应对 。今欲于翰林内选择博学善书者二员 , 常侍左右 , 讲究文义 。但伊等各供其职 , 若仍令住城外 , 则不时宣召 , 难以即至 。今着于城内拨给房屋 , 停其升转 , 在内侍从 , 几年之后酌量优用 。再如高士奇等善书者 , 亦着选择一二人 , 同伊等在内侍从 。尔衙门满汉大臣会议具奏 。
内阁随即口奏 , 建议由翰林院具体办理 。十一月 , 康熙帝正式令张英、高士奇“在内供奉” , 居住房屋均由内务府拨给 , 并告诫二人“当谨慎勤劳 , 后必优用 , 勿干预外事”(《康熙起居注》第1册 , 第331页 , 第337页) 。是为康熙朝“儒臣入直内廷之始”(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四)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南书房记注》也从本月开始 。此后 , 叶方霭、张玉书、陈廷敬、徐乾学、王鸿绪等均得入直 。
南书房亦称南斋 , 属于内廷范围 。从表面上看 , 康熙朝南书房的职责主要有:为皇帝讲解经史、编纂书籍、诗赋唱和等 , 也就是说 , 南书房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 。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除文学方面的工作外 , 南书房还承担着协助皇帝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决策的特殊使命 , 可以说 , 是康熙帝为自己设立的一个新的决策核心 , 入直者中受皇帝特殊器重者即成为这一决策核心的骨干成员和机要秘书 。
萧奭云:“南书房在乾清宫之西南 , 密迩宸扆 , 不仅如前代秘书阁、集贤殿 , 入直者止供文翰而已 。凡诏旨密勿 , 时被顾问 。非崇班贵廪 , 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萧奭:《永宪录》卷一)或谓康熙时“章疏票拟 , 主之内阁 , 军国机要 , 主之议政处 , 若特颁诏旨 , 由南书房翰林视草”(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四) 。其实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
在康熙中后期 , 议政处对“军国机要”的发言权已经微乎其微 , 而南书房的职责绝非仅仅草拟制诰 , 在很多时候它还参与决策 , 承担撰写“密谕”的重要职能 。如高士奇自述“有时召余至内殿草制 , 或月上乃归”(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康熙帝曾对高士奇说:“尔在内办事有年 , 凡密谕及朕所览讲章 , 纂辑书写甚多 , 特赐表裹十匹 , 银五百两 , 以旌尔之勤劳 。”(《清史列传》卷十 , 《高士奇》 。)昭梿更认为“康熙中谕旨 , 皆其(南书房)拟进”(《啸亭续录》卷一 , 《南书房》) 。可见 , 书写“密谕”是南书房的重要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