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剧场精彩|一出戏,六十载!四代河北梆子演员共燃“宝莲灯”

“做神仙不过是寂寥清淡,怎比得在人间幸福万千。我欲乘风去,置身在人间,扶济众生困,神灯保平安,怕什么仙规重重法森严……”12月4日晚,纪念河北梆子《宝莲灯》首演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经典剧目《宝莲灯》在河北梆子剧场精彩上演。四代演员同台献艺,再次演绎经典大戏。

 子剧场精彩|一出戏,六十载!四代河北梆子演员共燃“宝莲灯”
文章插图
12月4日晚,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经典剧目《宝莲灯》在河北梆子剧场精彩上演。河北日报采访人员曹铮
一部河北梆子红遍全国 四代演员接力薪火传承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出河北梆子《宝莲灯》曾圈粉无数。这部戏在当年火遍大江南北。彼时,演员们不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各地巡演时更是场场爆满。
“这部戏既有艺术高度,又能体现河北梆子特色;既有社会效益,又有市场收益;既坚持推陈出新,融合多个艺术门类,又接力传帮带,让经典剧目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赵涛介绍,河北梆子《宝莲灯》是在传统剧目《劈山救母》的基础上,借鉴舞剧《宝莲灯》改编而成。该剧创排于1959年,1960年正式搬上舞台,是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也是剧院传承比较好的一部戏,迄今为止已经演出1600余场。

 子剧场精彩|一出戏,六十载!四代河北梆子演员共燃“宝莲灯”
文章插图
12月4日晚,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经典剧目《宝莲灯》在河北梆子剧场精彩上演。 河北日报采访人员曹铮摄
“1960年6月,河北梆子《宝莲灯》在天津参加河北省第一届青少年戏曲汇演,观众的反响太热烈了。打那以后,我们又去福建、上海、南京、武汉、郑州等好多地方演出,到哪都能掀起一股河北梆子热。尤其在福建演出,每场都得有四五千名观众。”80岁的《宝莲灯》第一代演员张志远,至今记得这部大戏当年在全国巡演的火爆场景。当晚,他再次登台,出演二郎神一角,扎实的唱功和表演博得了现场观众阵阵叫好声和掌声。
当天的演出中,第二代《宝莲灯》圣母的扮演者王云菊,刘彦昌的扮演者、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刘凤岭和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青年演员、第三代《宝莲灯》圣母的扮演者苏娜,沉香的扮演者于静,二郎神的扮演者白七桥、何红乐共同登台,再现经典。
“60多年来,河北梆子《宝莲灯》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演遍了大江南北,2012年荣获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2013年开展‘全国巡演万里行’活动,曾创造一场演出105余次掌声的记录。”赵涛介绍,这部戏培养造就了裴艳玲、齐花坦、田春鸟、周春山、张志远、彭蕙蘅、王云菊、刘凤岭、邱瑞德、郝士超、于静、孙娜、张警月、丁云飞等一大批艺术家和优秀青年演员。“通过一代代老艺术家们的薪火相传,现在第三代优秀的河北梆子演员们将这出经典大戏‘立’在了舞台上。”
据悉,参加此次演出的还有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今年10月份新招的7名武戏学员,他们的年龄只有10到12岁,在经过不到两个月的培训后,首次登上舞台。

 子剧场精彩|一出戏,六十载!四代河北梆子演员共燃“宝莲灯”
文章插图
12月4日晚,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经典剧目《宝莲灯》,在河北梆子剧场精彩上演。河北日报采访人员曹铮摄
多项艺术创新造就经典“看家戏”
舞台上,“仙配”一幕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红绸翻飞间,三圣母翩翩起舞,气质非凡,自带仙气,像极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舞台下,观众被这美轮美奂的表演深深吸引。
“十五年前登此峰,人正青春花正红。此处得见圣母面,红纱留诗情意浓。”刘凤岭高亢圆浑的唱腔如云遮月,一开嗓便赢得满堂彩。
子剧场精彩|一出戏,六十载!四代河北梆子演员共燃“宝莲灯”】“这出剧目坚持了推陈出新的方针,是各个艺术门类高度综合的结果。”赵涛介绍,该剧吸收了舞剧中的红绸舞、扇子舞、孔雀舞表演,又从武术中化用了舞剑,音乐设计突破了传统唱腔板式,吸收了昆曲及民歌旋律,使河北梆子的高亢悲壮中增添了缠绵、欢快的成分。同时,借鉴了赣剧的伴唱声腔和表演,设置了河北梆子传统戏所没有的伴唱、主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