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绽放舞台 让戏曲走近年轻观众

金山网讯 寒流南下,冬雨绵绵。在旺角广场附近的一幢旧楼里,阵阵清脆的话语声为连日的阴冷潮湿增添一抹暖意。循声而至,采访人员初次见到了扬剧青年演员、市艺术创作中心主任龚莉莉。

 走近|绽放舞台 让戏曲走近年轻观众
文章插图
▲ 龚莉莉剧照
出生在宝应的龚莉莉从小就喜欢声乐,做着“长大当一名歌唱家”的梦。1996年,她被市文化艺术学校扬剧班的老师一眼相中,“挖”到了扬剧班。“一开始我是不愿意的,我只想学唱歌,从来没接触过戏曲,觉得自己既学不会、又不愿学。”谈及往事,龚莉莉有些感慨。“为了劝我学扬剧,老师、父母齐上阵,轮番劝说下,我终于决定试一试,拿着通知单去扬州了。”
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学习戏曲之苦还是超出了龚莉莉的预期。“学戏的大多是童子功,我当时已经十来岁了,完全没有戏曲基础,练腰腿功就格外吃力,练功疼到哭是常有的事情。”龚莉莉说,心里打过退堂鼓,但是每次想放弃的时候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冒出来,“从既然决定学戏了,那也不能做班里的‘尾巴’,总之一定要学出个样子来。”
每天早上,龚莉莉总是第一个赶到练功房,周末也给自己加练。“膝盖摔破了是常事,往往旧伤还没好,新伤又来了。”1999年,龚莉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顺利进入市扬剧团。“本以为学好了一身本领,进了剧团就能大放异彩。没想到,进入剧团后整整跑了三年龙套,大部分时候不是演宫女就是演丫鬟,连一句台词都没有。“我当时真是灰心极了,想着要不还是改行吧。”那时候,有一家电影公司向龚莉莉抛出橄榄枝,请她兼职拍摄电视剧。龚莉莉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回绝了。“我一直学的就是扬剧,现在就放弃,还是太可惜了。不如放平心态,就算是龙套也要踏踏实实跑好。”
从那以后,龚莉莉成了台上台下的“有心人”。 “站在舞台上,我就观察前辈老师的动作和唱腔,回家再模仿揣摩。”机会总是亲睐做好准备的人。2013年,龚莉莉迎来了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她应邀在扬剧《花旦当家》中扮演一号角色。第一次当主角,龚莉莉倾注了全部的心力揣摩角色,一心扑在戏上。“这部戏是镇江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和镇江市艺术剧院组织排演的,讲述了一个年轻花旦演员,在新农村建设的拆迁进程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村民们一起保护古戏台的故事。”龚莉莉介绍,那一年是中国文艺评奖改革后第一次评选,暂不评梅花大奖和二度梅奖。所以梅花奖名额由原来的30名压缩到15名,竞争异常激烈。“从剧团上报,到各省市剧协推介,再到初评进入终评,每个选手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成功‘摘梅’让我觉得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坚持把扬剧唱好、唱出彩的念头更坚定了。”
如今,龚莉莉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员、全国地方戏优秀中青年演员、省“333人才培养工程”人才、镇江市169学术技术带头人、镇江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演的扬剧《花旦当家》、《完节堂1937》、《红船》等作品深入人心,对扬剧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从前,大家总觉得戏曲是过时的东西,特别是扬剧这种地方戏,爱听的大多是老人。现在,我们正在探索一种更年轻、更鲜活的方式,让戏曲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龚莉莉说,在最近《茶山女人》的剧中,就加入了管弦乐、灯光、现代化的舞美设计。“整个观赏过程韵味十足、赏心悦目,我们做这些努力,就是希望把戏曲‘安利’给更多年轻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观众席上不再是一片‘白头发’,有越来越多的‘黑头发’成为我们的戏迷。”(曹源)
【来源:金山网】
走近|绽放舞台 让戏曲走近年轻观众】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