梣树|荐书|世界之树:一个宇宙论的概念,是世界成形后的完整图像


 梣树|荐书|世界之树:一个宇宙论的概念,是世界成形后的完整图像
文章插图
文|保罗·赫尔曼
摘自|北欧神话
梣树|荐书|世界之树:一个宇宙论的概念,是世界成形后的完整图像】世界之树
“世界之树”这个概念并不涉及宇宙的创生,而纯粹是个宇宙论的概念;它不是世界的起源,而是世界成形后的完整图像。人类借由一棵壮阔的常绿树木来具体呈现世界整体的架构,其树顶直达穹顶,树根则深入冥界。九个世界中,每个世界各有一棵对应的世界之树(《女先知的预言》2),后来所有诗歌以及讽喻皆是以此为核心,通过各形各色发人深省的题材编写而成的。拜这些在地方上流传的神话和寓言故事所赐,也许还掺杂了部分外来的知识,一向郁郁寡欢的诗人终于得以挥洒大胆的想象力和强烈的自我风格,按照宇宙展现在时空中的样貌,创造出一个浩瀚无垠、包罗万象的整体,并且将其具象化为世界之树:一棵从树根到树顶都充满强大生命力的树,而世界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与它紧紧相系。
 梣树|荐书|世界之树:一个宇宙论的概念,是世界成形后的完整图像
文章插图
哥特兰岛东部有块墓碑上还残存着10世纪初凿刻的古瑞典卢恩文字:“榛木所立之地已被敌军团团包围。”冰岛的吟游诗人哈尔瓦德(Hallward Hareksblesi)在1030年前后写下的文字证实了这点:“没有其他统治者比你更接近天神,丹麦的克努特大帝,大地的榛木之杖即是见证。”至此,榛树便取代一般认定的梣树,成为世界之树。
梣树是北欧最高大的树种之一,加上冰岛的环境除了圆叶桦以外,就只有花楸树会生长;基于这个理由,便决定以梣树代表神圣的世界之树。如果分娩的妇女因阵痛而全身蜷曲,把梣树的果实扔进火里,她就可以摆脱产褥期的种种不适与负担。这就是梣树带给人类的力量。这种实用性的联结其实源自一种日常习俗,也就是妇女分娩时,要从树上摘下果实燃烧,然后利用烟来消毒。世界之树茂盛散开的枝丫遮阴所有国家,没有人见过它的树根,而且不论火烧或刀砍都伤不了它。
女预言师知道有一棵名为“尤克特拉希尔”的梣树,人们以圣水加以浇灌,其根部深植大地。润泽山谷的露水便是由此而来。这棵高大的常绿树木耸立在以乌尔德为名的泉水旁,水面上一对天鹅游来游去。最初的密米尔泉就位于这棵随风摇曳的大树紧挨着乌尔德泉的树根旁,又或者,密米尔泉也可能就在乌尔德泉所在的位置;所有在大地上流淌的、在大气中飘散的水最终都会汇流到这里。在密米尔泉每日的浇灌下,世界之树得以更加繁茂盛大,因此也被称为“密米尔之树”。在众人的眼里,浇灌世界之树的水闪耀着微微白光,不但神圣,还具有洁净的力量。因此他们相信,一旦浸入这池泉水,不管是什么东西都能变得纯白无瑕,就像蛋壳内层那片薄膜般。日耳曼人习惯在绿叶繁盛的树荫下召开审判法庭,通常树根旁还会有供人进行献祭的圣泉流经;同样地,众神每日也会在世界之树召开议会和审判法庭。不过后来爆发末日之战,树干也因遭到波及而震颤不已,不断发出嘎叽嘎叽的呻吟;所幸这棵树并未就此枯萎死去,因此当世界再次重生,它亦重新吐出新叶绿芽,自此常青不息。有对人类的伴侣躲进它的树干里,躲过这场灾难;他们就是崭新未来世界的人类始祖。(《女先知的预言》2, 19, 47;《弗约斯维恩之叙歌》13—15;《格林尼之歌》25, 26, 29, 31ff.;《瓦夫苏鲁特尼尔之歌》45)
 梣树|荐书|世界之树:一个宇宙论的概念,是世界成形后的完整图像
文章插图
要是深思细索,就能从这套简单明了的具体意象勾勒出更宽广的想象:关于生命的消逝、其中的道德沦丧,以及时间的三态;不过尽管涵盖甚多,其中细节描述的详尽程度却远不及其他的想象。
世界之树的三条树根底下,分别有三道泉水流入三个世界:诺恩三女神所在的乌尔德泉、密米尔泉,以及位于雾乡、奔流不息的“滚锅泉”,而后者正是世界最初12条河流的源头。恶龙尼德霍格不断啃噬第三条树根(凶残地咬、发狠地挖);在这个想象的情境中,北欧人具体呈现了破坏和毁灭的力量,这些力量不仅深深牵动大自然的运作和人类的生活,更是致使世界遭受邪恶侵袭的幕后黑手。为了尽速完成不曾间断的毁灭,尼德霍格招来毒蛇大军,成千上万的蛇缠绕在世界之树的枝干上或啃或咬,数量之多,数也数不清。世界之树因此成为世界生命的象征,然而这股活力终因道德沦丧而消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