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自由大宪章》:拉丁语开启的历史语境( 六 )


------------------------
注释:
〔1〕郭世佑:《追寻英国大宪章的“源”与“流”》,《深圳特区报》2015年6月16日,第B10版。
〔2〕《标点注解商君书》,支伟成编:《诸子研究》(6),泰东图书局,1927年,第73-77页。
〔3〕〔美〕弗雷德里克-韦洛克:《韦洛克拉丁语教程》(译后记),张卜天译,第493-494页。
〔4〕Thomas Wood Stevens, Magna Carta: A Pageant Drama, (1930)(附录二),电子资源来源,Hein online ,网站链接:http://heinonline.org ,登入时间:2015年8月9日。
〔5〕〔8〕〔英〕H-吉尔伯特:《罗宾汉》,彭安娜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85-313、105页。
〔6〕〔英〕特拉斯克(Trask R.L):《语言》,于东兴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16-118页。
〔7〕朱琳:《英国文学简史》(上),海南出版社,1993年,第12页。
〔9〕William Sharp Mckechinie, Magna Carta: A Commentary on the Great Charter of King John with an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Glasgow: Maclehose 1914) 来源: Online Library of liberty ,链接地址:http://oll.libertyfund.org ,登入时间:2015年8月12日。
〔10〕〔12〕程汉大:《〈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第14-29页。
〔11〕〔31〕William Greer Harrison写的剧本“Runnymede”,资料来源:library of congress ,网址链接:http://blogs.loc.gov/law/2013/06/how-robin-hood-defied-king-john-and-brought-magna-carta-to-sherwood-forest/ ,登入时间:2015年8月13日。
〔13〕肖建飞:《普世语言、王朝语言与民族语言:近代以来欧洲语言的政治化及其权威模式》,《世界民族》2009年第2期。
〔14〕赵一朴:《野渡无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84页。
〔15〕张根大:《法律效力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2页。
〔16〕李剑鸣:《历史语境与史料的解读》,汤勤福主编:《历史文献整理研究与史学方法论》,黄山书社,2008年,第13页。
〔17〕秦颂:《世界上下五千年》,北京出版社,2008年,第124页。
〔18〕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2-26页。
〔19〕谷延方、黄秋迪:《英国王室史纲:从诺曼征服到维多利亚时代》,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23页。
〔20〕〔美〕迈克尔·V.C.亚历山大:《英国早期历史中的三次危机》,林达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1-43页。
〔21〕张红:《试论诺曼征服后英格兰社会结构的演变》,陈晓律主编:《英国研究》(第3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78-88页。
〔22〕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61-72页。
〔23〕〔24〕高岱:《英国通史纲要》,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2页。
〔25〕董国强:《英国自由大宪章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北京政法学院学报》1982年第3期,第71-78页。
〔26〕齐延平:《自由大宪章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26、327页。
〔27〕蒋永甫:《从政治契约化到契约化政治:社会契约理论与现代国家构建》,《学习论坛》2013年第7期,第46-51页。
〔28〕张朝阳:《民+万民的二元结构与“以天下为一家”:罗马法与汉法的不同心态》,吴玉章、蒋传光主编:《西方法与国家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第329、330页。
〔29〕马克嚾:《英国封建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89-213页。
〔30〕〔英〕詹姆斯·C·霍尔特:《大宪章》,毕竞悦、李红海、苗文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52页。
〔32〕戴问天:《为什么是英语》,东方出版社,2003年,第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