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会把“文不加点”误解成文章写得非常快,中间连加标点符号的工夫都没有。这个误解是因为不了解“点”的含义,也不了解古书中的断句方法所致。
古时候没有我们现在所用的标点符号,而是用“句读”来作标记。文辞语意已尽的地方为“句”,未尽需要停顿的地方叫“读(dòu)”。反映到书面上,“句”用圈(“〇”)来表示,“读”用点(“、”)来表示。不过“文不加点”的“点”可不是这个逗点,因为这个逗点不叫“点”,而叫“读”。
在“文不加点”这个成语中,“点”是动词,用笔将字涂掉叫“点”。《尔雅·释器》中说:“灭谓之点。”晋代学者郭璞注解说:“以笔灭字为点。”因此,“加点”就是加以涂改、加以改动的意思,相应地,“文不加点”就是写文章一气呵成,再也不需要加以修改了。
古人“文不加点”的例子很多,比如唐人徐坚所撰《初学记》卷十七引张衡《文士传》:“吴都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最著名的例子是东汉末年的名士、曾经“击鼓骂曹”的祢衡。祢衡时任江夏太守黄祖的书记,做文书方面的工作。黄祖的长子黄射和祢衡友善,有一次黄射大会宾客,有人献上一只鹦鹉,对祢衡说:“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祢衡二话不说,“笔不停缀,文不加点”,写就了一篇著名的《鹦鹉赋》,借鹦鹉表达了生不逢时的遭遇。“文不加点”这个成语也被祢衡用在这篇赋的自序之中,可见祢衡的自负。
文章插图
《上阳台帖》,草书,唐代李白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白一斗诗百篇”,论才思之敏捷,无出其右。《上阳台帖》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书自咏四言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山是王屋山,“老笔”是指司马承祯的作品,对山水的赞叹,对司马承祯的仰慕,皆在其中。宋徽宗跋文曰:“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不拘一格,可以想见李谪仙挥毫时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豪迈洒脱。
文章来源 |本文经授权摘自《100个成语中的古代生活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播音 | 陕西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系 王圣娟
【 指标|夜读经典|文不加点,这个“点”是指标点吗?】微信编辑 | 董筱婷
- 演绎|韦小宝“49个老婆”,到底谁的演绎更经典?
- 经典|3本经典科幻小说,强推《希灵帝国》,以9.8分轻松霸榜!
- 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风雅颂基地再现诗经千年经典
- 微小|经典微小说:《偏心的父亲》,看完泪奔!
- 千古|千古绝对!上联:“不管三七二十一”,下联更经典,才子来对?
- 故事|古龙的经典名著《白玉老虎》明明写完了,为何被认为是烂尾
- 辛巴达|31年前的童年经典,外国版《西游记》,硬汉误入女人岛,烂成神作!
- 经典|四本无可挑剔的小说,每一本都是经典,完结多年仍处于人气巅峰!
- 诸子百家|10句古语箴言,句句经典,读懂受益匪浅
- 对联文化|女子出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才子的下联一出,堪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