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杨琼
日前 , 收到金匠博士的新著——《遮蔽的真实——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生活图景》 , 连日来 , 我都在小心翼翼地一边读一边做笔记 , 生怕遗漏了某个细节 , 而不能完整地感受作者面面俱到的“符号”分析 。
《遮蔽的真实》一书可以看作是“金匠视角”的《清明上河图》解读 , 那么 , 这种解读与以往的研究者有何不同呢?
“读”画还是“观”画?这是个问题
该书共分三十八个小节 , 其中“引言”部分可以看作是了解本书的一个引子 。在这节中 , 作者虽着笔墨不多 , 但给读者提供了“观看”(解读)《清明上河图》的方法 。
作者认为:“所谓手卷 , 应该握在手中欣赏 , 观赏者从右到左一段一段地展开 , 又一段一段地卷上 , 每次展开一个手臂的长度 。”但是 , “现在我们在博物馆中观赏手卷作品 , 展览的方式是将手卷整段展开陈列 , 尽可能地让观者一览无余地看到手卷的全貌 。”“这种现象的背后 , 其实暗示着现代公众空间和技术发展对人们观看方式的影响 。”作者最后指出:“我们今天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许多知识 , 包括众多研究专家的解读 , 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在错误的观看方式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认识 。”
“观看”方式的差异 , 对我们重新审视《清明上河图》具有点醒作用 。
事实上 , 手卷作为一种特殊的图画形式 , 它不仅仅是空间的 , 更是时间的 , 是叙事的图像呈现 。古人素有“读画”之说 , 这里头有文化的因素 , 亦有心理的因素 。文人画兴起之后 , 在图画上题跋、钤印成为中国画的特殊“构图”方式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书、画、印一体 。故中国画正确的“观看”方式是“读” 。“读”是一种独特的叙事形态 , 欣赏者读的不仅仅是图像 , 更是画中的历史、哲理和艺术家的观念、情绪 。“读”是一种心理变化的过程 , 是读者经验艺术家之经验的最佳途径;尤其“读”手卷就像是读文章 , 适合慢品 。
【书法字画|《清明上河图》可以有更多读法】“读”手卷就像看电影一样 , 是一个时间过程 , 这个时间过程亦是不断感受图像的过程 。以某一段图像为时间节点 , 一“段”一“段”地向前推移 , 直到整个“叙事”结束 , 所以才会出现“同一个人为什么多次出现在画面中”诸如此类的疑问 。这也是前阅读时代与后阅读时代之“观看”方式的不同 。
作者通过临写《清明上河图》的方式 , 把自己置于与它的关系之中 。他不是在观看或者注视作为图像的一件物 , 而是审度物我之间的关系 。
《清明上河图》有更多种可能
除“引言”和“附录” , 其余三十六小节是作者对《清明上河图》从开卷到闭卷过程的图像解读 , 每一个小节都对应一段图画 。作者不时强调 , 要回到《清明上河图》的图本去审视 , 通过一个个不同的符号分析其背后所潜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心理 。比如他对“十里长亭”“花栲栲”“欢门”“望旗”“漕船”“衙署”“税务所”“便面(扇子)”的考证与分析 , 基本上推翻了流行观点 , 并提出了不乏令人信服的证据 。
有些研究者依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 , 认为一个建在郊外的高台上的亭子是“望火楼” , 但金匠根据史料及文学作品中关于“长亭”的描述 , 认为这个“亭子”应该是“秦汉时期以来的旧制 , 是在官道上每十里设置一座长亭……并委任一位亭长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供行人歇息”的“十里长亭” 。
- 书法字画|任城非遗:传拓技艺
- 书法字画|好书法都是随便写的,不信你看!
- 造假|揭秘:字画做旧、造假的那些疯狂
- 培训|书法被列入艺术特长加分项,书法培训市场火热
- 书法学统考|速看!2021年书法专业统考模拟考试试题曝光......
- 书法作品|中国书法家协会7任主席书法作品欣赏:你最喜欢谁的
- 硬笔|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唯一一位女性特等奖获得者张秀,硬笔行书亦精到
- 初唐|初唐四大书法家中的“奸臣”——薛稷
- 优秀|三国时的一次工程失误为什么毁掉了一个优秀的书法家族?
- 流传|这位“大昏君”的书法,得到王羲之神髓,流传9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