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儿一边委屈洗头,一边心中怨气顿生,她虽然是一个佣人,但她有着自己的自尊。她心里明白四太太看不起她,但她心里更明白,自己也从来没看得起过四太太,因此言语和行为上便会有意无意显露出来。
雁儿对颂莲的怨恨增一分,颂莲对雁儿的刁难则会增十分。颂莲性格阴暗化的过程正对应着雁儿结局悲惨化的过程,两人无形中成为了互为地狱的关系。
在这场主仆对决中,颂莲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她尽可以随意打骂雁儿,用最狠毒的言语羞辱她,雁儿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背地使坏,绝不敢正面反抗。
两人你来我往,虽然彼此怨恨,但还没有到死我活的地步,更确切的说,作为主人的颂莲虽然厌恶雁儿,但还没有想到过要置她于死地,但是没想到过不代表不会产生这样的后果,颂莲对雁儿进行的其实是一场无意识的慢性谋杀,一旦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摧毁,肉身的覆灭不过是转瞬之事。
这种慢性谋杀,在颂莲逼迫雁儿吞下从马桶里拿出来的草纸的时候,达到了高潮。
此时的颂莲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进步女学生,在陈府争风吃素的日子里,她渐渐沦为了一个残暴无情的封建女主人,她很享受这种人上人的感觉,自然,她也很享受玩弄一个下人命运的感觉。
所以当她逼迫雁儿吞下草纸的那一刻,她不仅不会心生同情和不忍,反而会认为这并不是一件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杀人诛心,不过如此。
雁儿吞下草纸后便一病不起,最后在医院中屈辱的死去,她临死时还高声叫着颂莲的名字,两人的矛盾至死不休。可是颂莲听到这件事后却说“喊我的名字干什么?难道是我害死她的?”,仅此而已!
此刻,颂莲扮演的是一个冷血刽子手的身份,她不会承认自己杀死雁儿的这个事实,对于她来说,这是一场胜利,如同她想急挤掉其他三房,得到老爷宠幸的心理一样。
作为主人的颂莲不允许下人骑到她的脖子上来,驯服不了雁儿,就如同得不到老爷的宠幸一样,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尊严,颂莲必须让雁儿得到惩罚,即便这种惩罚是以一种杀人的方式呈现,也在所不惜。
所以即便雁儿暂时不死,最终颂莲也一定会让她死,死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死的结果却始终如一。
故事情节让雁儿死:雁儿的死不以作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苏童在访谈中曾说,有时候,小说人物的走向和结局不受他的控制,经常写着写着,就和自己的原意大相径庭。
用文学理论的知识来解释,就是说小说人物服务于故事情节发展,而不服务于作者主观意志。雁儿之死的必然结局,也正是这一理论的体现。
文章插图
在《妻妾成群》中,苏童主要是讲四太太颂莲是如何从一个女学生变成封建家庭的四姨太,逐渐堕落,阴暗化,并最终变成疯子的悲惨故事。
而雁儿之死正是颂莲彻底黑化的最终一步,只有雁儿在颂莲的逼迫下惨死这个仪式完成,读者才能感受到颂莲前后巨大的变化,才对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物命运的唏嘘,有更加深切的体会。
前面所有的描写,无论对雁儿的打骂刁难有多么厉害,无论两人之间的矛盾有多剧烈,都不能体现颂莲人物性格的变化之显著,都有些隔靴搔痒的意味,所有琐碎情节的描写都是在拼凑和编织,直到编织出雁儿死亡这个图景,之前所有的平淡才能积蓄出强大的能量,故事因此才显露出了文学性。
文章插图
更直白的说,雁儿之死是为了服务故事情节和彰显人物性格,所以她必须死,而且必须是被颂莲亲手逼死。试想如果雁儿因为颂莲的阴损行为,生了重病而又被抢救了过来,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又有多大的意义呢?不仅没有意义,反而会是败笔。
- 欺世盗名|他欺世盗名、妻妾成群、喜写“丑书”,却被称为“圣人”!
- 民俗|人类“握手”礼仪至少大于8000年?谈谈握手礼仪溯源与注意事项!
- 清朝|晚清真实的社会面貌:犯人像狗一样被牵着,官员妻妾成群生活滋润
- 刘和平:从“诗性品格”出发,谈谈正被忽视的历史剧本质特征
- 成群|巨富石崇的人生爱好妻妾成群数以百计,享受奢华,斗富
- 血后|万古神帝:如果池昆仑妻妾成群,那池瑶是不是就双标了?
- 冬天|悦读:诗情画意——想与冬天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