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吴蜀既然结盟为什么不东西夹击魏国

_原标题:吴蜀既然结盟为什么不东西夹击魏国
吴蜀既然结盟为什么不东西夹击魏国
吴蜀夷陵之战 , 刘备全军覆没 , 几乎是只身逃归蜀地 。但获胜的东吴大都督陆逊并没有借机全力进军 , 一举将刘备消灭 , 而孙权在战役结束后不久 , 反而主动派遣使者向刘备求和 , 两家从此结下同盟 。刘备死后 , 刘禅继位 , 两国重申这种友好的同盟关系 , 从此使者相互往来不断 , 直到蜀国亡国 。由于实际执政的是诸葛亮 , 而诸葛亮一直是主张联合吴国的 , 后来诸葛亮的继任者基本上都是继承了诸葛亮的大政方针 , 所以这吴蜀联盟基本上是稳固的 。但是 , 基本稳固的吴蜀联盟却有一个怪现象 , 两家都把魏国作为敌国 , 也经常发生一些较大的战役 , 却从来没有形成联合作战 , 从东西两个方向联合夹击魏国 。即便是偶尔有过这种想法 , 也没有形成协调一致的共同行动 , 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三国两晋南北朝|吴蜀既然结盟为什么不东西夹击魏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吴蜀既然结盟为什么不东西夹击魏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诸葛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析起来 , 大概有这样一些原因:
吴蜀联盟只是生存的需要 , 不是利益的需求
夷陵之战失败后 , 刘备逃往白帝城 。东吴的大将徐盛、潘璋等人都上表孙权 , 说必定能擒住刘备 。单纯从两国的角度 , 刘备远征军全军覆没 , 白帝城接应部队了了 , 东吴军乘胜追击 , 取胜直至擒获刘备并不是一件绝对做不到的事 。但陆逊和朱然等人却看到 , 曹丕正在集合大军 , 名义上是帮助东吴讨伐刘备 , 实际上是包藏祸心 , 趁机抄了东吴的后路 , 先灭了吴国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 孙权下令撤军 。魏国也果然在不久后 , 兵分三路讨伐吴国 。
就生存上来说 , 两家都要将目标对准魏国 , 因为原来的汉朝皇帝在中原 , 他们要恢复正统 , 这是政治上的需要 。从力量对比上来说 , 吴蜀两国相加可以和魏国大致相当 , 如果两国不能联合 , 只要有摩擦 , 很有可能会被魏国各个击破 , 从而灭亡 。但就利益上来说 , 一方的真正做大 , 反而会打破某种平衡 , 损坏另一方的利益 。这就是他们必须联合 , 又不能协调一致的根本原因所在 。
太和三年(汉建兴七年 , 公元229年) , 孙权称帝 , 派出使者通报蜀汉国 。蜀汉国的大臣们认为孙权这是“叛逆” , 再和他们结交下去没有什么好处 , 还名义不顺 , 应该绝交 。诸葛亮认为 , 只要孙权与我们和睦 , 我军北伐 , 没有东顾之忧 , 这对于我们的利益也是够深远的了 , 因为魏国黄河以南的军队就不能全部西进 。因此应该表明立场 , 即便是孙权僭越叛逆 , 也应该表示祝贺 。所以 , 蜀汉国派出了使者 , 再次和东吴结盟 , 还约定平分天下 , 豫、青、徐、幽四州归属东吴 , 兖、冀、并、凉四州归属蜀汉 。想想这叫什么事?还没有作战部署 , 倒有了分赃计划!因此 , 他们的利益只有一项 , 就是诸葛亮所说的 , 魏国不能全力对付一国 , 说到底 , 就是联合能够共存 , 对立就不能生存 。
有人或许要说 , 诸葛亮、姜维的北伐 , 东吴在淮南、合肥一带的军事行动 , 难道不是利益所在吗?没错 。但他们只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 没有共同的利益 , 因而也不会有协调一致的共同行动 。
战略上难以协调 , 具体行动上协调很难
既然不是利益上的需求 , 他们就不能在朝廷上形成两国共同一致的决策 , 这就是战略上的不一致 , 也就是两家相互不打仗可以 , 共同去打仗不可以 。在具体行动上 , 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 要想协调起来也很困难 。诸葛亮和姜维时期 , 两人在某次战役前都有过和魏国联合进攻的想法 , 但由于交通通讯的不发达和魏国的正确应对 , 共同行动都被扼杀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 , 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从斜谷出兵 , 同时派出使者相约吴国同时大举进攻 。孙权写回信响应诸葛亮 , 同时派出了三路大军 , 分别从东线进攻广陵 , 西线进攻襄阳 , 自己则亲率主力直指合肥 。但孙权在五月份进军 , 七月份被魏明帝亲征打败逃走 , 直到八月份诸葛亮在西北一直和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 , 根本就没有大的交战 , 直到在军中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