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新传统的再发明:作为灵感、遗产和生产的区域民间美术展开展

展览快讯

12月3日下午,“新传统的再发明:作为灵感、遗产和生产的区域民间美术”展览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
 生产|新传统的再发明:作为灵感、遗产和生产的区域民间美术展开展
文章插图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从民间美术出发,以今天的视觉重新审视传统的意义。展品包括潮州木雕、潮绣、广绣、香云纱、新传统陶瓷、现代版画会、《民俗周刊》及民族风俗物品等。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月3日。
 生产|新传统的再发明:作为灵感、遗产和生产的区域民间美术展开展
文章插图
开幕现场
本次展览以机构馆藏与私人收藏的南方民间美术藏品,与本校部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们从民间美术或手工艺获得启发创作的当代艺术与设计作品并置,其中还有来自在海外学习经历的艺术家从跨文化视角来学习传统的尝试,来共同呈现“民间美术”百年来的遭遇与变迁。
 生产|新传统的再发明:作为灵感、遗产和生产的区域民间美术展开展
文章插图
嘉宾合影
此外,本展览还通过追溯自1927年顾颉刚等学者在中山大学编辑《民俗周刊》所开创的南方民俗学研究的历史,与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经典民间美术藏品的入藏经历,以及当代艺术家和学者们对区域民间美术的相关记录与研究,用“以图证史”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呈现民间美术与民俗研究、美术教育之间的复杂互动关联。
 生产|新传统的再发明:作为灵感、遗产和生产的区域民间美术展开展
文章插图
导览现场
策展人陈晓阳在展览前言中写道:
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姆斯鲍姆在《传统的发明》中破解了多个我们本以为流传悠久的欧洲传统,不过是十九世纪的“迅速”发明;这个研究更洞察所谓“传统”的动态本质,只有不断地“发明”才会让传统获得更久远的生命力,更开放多元的文化遗产与技术资源都可以参与到“再发明”的过程中。
在这个文献与作品展中,我们会看到华南区域的民间美术不止作为艺术家们去乡野采风的灵感源泉,还包括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转变过程,以及作为产业的当代民间工艺生态,并以此延展讨论到底什么样的当代艺术与民间美术会构成未来中国的日常生活?
【展出部分作品欣赏】
 生产|新传统的再发明:作为灵感、遗产和生产的区域民间美术展开展
文章插图
《南中国乡土玩具集》木刻手印集
1936年 私人收藏
 生产|新传统的再发明:作为灵感、遗产和生产的区域民间美术展开展
文章插图
高永坚 英式茶具一组
高分别为8.5cm、5.5cm、5.9cm 陶
1953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生产|新传统的再发明:作为灵感、遗产和生产的区域民间美术展开展
文章插图
佚名 民间工艺藏品绣片(局部)
110x190cm 布、漆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生产|新传统的再发明:作为灵感、遗产和生产的区域民间美术展开展
文章插图
谭畅手绘鸡瓷盘
直径25.5cm 瓷 1980年
生产|新传统的再发明:作为灵感、遗产和生产的区域民间美术展开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生产|新传统的再发明:作为灵感、遗产和生产的区域民间美术展开展
文章插图
谭红宇《金砖》Gold Bricks
影像 38分钟 2019年
 生产|新传统的再发明:作为灵感、遗产和生产的区域民间美术展开展
文章插图
吴青峰《云Ⅰ》196×150×120cm
和纸、鱼线、胶合板、铁 2013年
 生产|新传统的再发明:作为灵感、遗产和生产的区域民间美术展开展
文章插图
丁敏《时有微凉不是风》200x120x8cm
真丝绡、丝线、涤纶线、木 2019年
 生产|新传统的再发明:作为灵感、遗产和生产的区域民间美术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