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母亲,母亲教育的关键是不要过度控制孩子

孩子出问题了 , 其实是家庭系统出了问题 。 如果不改善这个系统 , 是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的 。 幸福的家庭有一点是一样的 —— 家里没有一个人是控制欲很强的 。
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母亲 。 不是有个大别墅就可以称为“家” , 破房子里有个妈才成其为“家” 。 一个母亲会影响三代 。 做临床咨询多年的经验发现 , 许多问题根子大多在母亲这里 。 抓住“母亲”这个牛鼻子 , 就一抓一个准 。 因为在一般的家庭中 , 母亲只要没什么大问题 , 就会成为家庭的核心 。
在处理家庭问题上女人是有优越性的 。 因为男人的大脑更擅长逻辑思维 , 女人更善于感知别人的需求 。 因此在对人的理解和控制管理上 , 女人更有优势 。 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是这样 , 母亲的地位很高 , 像红楼梦里的贾母一样 。 母亲一直是家庭教育的主力 。 孩子跟母亲的关系也是最特殊的 。 虽然孩子出生剪断了脐带 , 但他们的潜意识是完全连通的 。 所有的孩子都会为母亲牺牲 。 我们有个误区 , 以为是母亲为孩子牺牲 , 其实 , 孩子也会为母亲牺牲 。
如果母亲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 整天骂骂咧咧情绪不好 , 那么孩子也会感受到母亲过得不快乐 , 他马上就会把这种情绪背在身上 , 觉得是因为自己、母亲才会生活得不幸福 。
【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母亲,母亲教育的关键是不要过度控制孩子】比如妈妈教育孩子茶杯必须放在桌上 , 如果把茶杯放在地板上就会责骂 , 那么孩子就只能把茶杯放桌上 —— 这个是顺从 , 顺从了母亲的意志 。 “顺从”会逐渐发展成“认同 。 ”比如孩子上小学后请同学到家里玩 , 同学把茶杯放在地板上 , 孩子会叫同学把茶杯拿起来 , 不要放在地板上 —— 这个就是认同 。 等到孩子长大了 , 妈妈老年痴呆了 , 把茶杯放在地上 , 他就会让老娘把茶杯拿起来放好 —— 这就完全内化了 。
举个母女关系的例子 。 一个幼儿园园长的女儿 , 小学里总是第一名 , 到初一时来咨询 , 才发现已经精神分裂了 , 必须去医院治疗 。 这女孩子的第一名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非常非常努力 , 废寝忘食地学习 。 因为她妈妈要求她一定要考前3名 。 原因就出在她妈妈的身上 。 我对孩子的妈妈说 , 对孩子的这种极端要求是变态、是虐待 。
她竟哭了起来 。 原来 , 这位妈妈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儿 , 她的出生并不受家人欢迎 。 因为他们所盼望的是儿子 。 她唯有通过考第一 , 才能得到家人的重视 。 而这种心理延续到了自己女儿的身上 。 在中国 , 这种受到母亲的排斥的情况并不少见 , 很多得厌食症暴食症的女儿背后都有一个排斥她的母亲 。 女人是很难取得自我认同的 , 而且 , 她往往会把对自己的“不认同”传递给下一代 。 这跟我们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有关 。 母子关系上出问题的 , 一般就是表现在:不让儿子长大 , 高度地控制 。 因为潜意识里有一种“母以子为贵”的想法 。
再举个例子 , 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出去参加同学聚会 。
成熟的妈妈就会说:“注意安全啊 , 钱够吗?”“够!”然后这孩子就出去了 。 他在外面玩得很自由自在、很放松 , 他在同学面前也会让人感觉是一个很自然的人 , 因为他没有被控制住 。 而控制欲强的妈妈会问:“和谁在一起?去几个人?什么活动?什么性质?你带多少钱?只能用多少钱……”这样的孩子出去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
关于孩子的长期教育 , 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原则:
?? 0到3岁 , 每时每刻关注他 。
这个阶段是安全感确立的关键期 , 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得到满足 , 一生都会有缺憾 。
这个时期妈妈比较重要 , 如果妈妈是上班族 , 那么下班一定马上回家 , 高跟皮鞋就不要穿了 , 应酬也别出去了 , 妈妈就算蓬头垢面都无所谓 。
因为孩子0到3岁的时候 , 你要每时每刻陪伴他 , 就算每天对他讲100遍我爱你 , 他也不会嫌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