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无量子详解《贞观政要》:论择官( 三 )


国家思欲进忠良 , 退不肖 , 十有余载矣 , 徒闻其语 , 不见其人 , 何哉?盖言之是也 , 行之非也 。言之是 , 则出乎公道 , 行之非 , 则涉乎邪径 。是非相乱 , 好恶相攻 。所爱虽有罪 , 不及于刑;所恶虽无辜 , 不免于罚 。此所谓爱之欲其生 , 恶之欲其死者也 。或以小恶弃大善 , 或以小过忘大功 。此所谓君之赏不可以无功求 , 君之罚不可以有罪免者也 。赏不以劝善 , 罚不以惩恶 , 而望邪正不惑 , 其可得乎?若赏不遗疏远 , 罚不阿亲贵 , 以公平为规矩 , 以仁义为准绳 , 考事以正其名 , 循名以求其实 , 则邪正莫隐 , 善恶自分 。然后取其实 , 不尚其华 , 处其厚 , 不居其薄 , 则不言而化 , 期月而可知矣 。若徒爱美锦 , 而不为民择官 , 有至公之言 , 无至公之实 , 爱而不知其恶 , 憎而遂忘其善 , 徇私情以近邪佞 , 背公道而远忠良 , 则虽夙夜不怠 , 劳神苦思 , 将求至理 , 不可得也 。
书奏 , 甚嘉纳之 。
贞观二十一年 , 太宗在翠微宫 , 授司农卿李纬户部尚书 。房玄龄是时留守京城 。会有自京师来者 , 太宗问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 , 如何?”对曰:“但云‘李纬大好髭须’ , 更无他语 。”由是改授洛州刺史 。
隋唐|无量子详解《贞观政要》:论择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译文】
贞观元年 , 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审慎 。要根据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授予官职 , 务必精减官员人数 。所以《尚书》说:‘只选取贤良和有才能的人做官 。’同时《尚书》还说:‘官员不在多 , 在于用人得当 。’如果任用了好官 , 尽管人数不多也可以让天下得到治理;用了不好的官 , 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古人说不根据才能选择官员 , 就像在地上画饼不能充饥一样 。《诗经》有句话:‘参谋的人如果多了 , 决策的时候反而不知所从 。’孔子说:‘官员不处理政务 , 官吏怎么会得到精简呢?’孔子还说:‘一千只羊的皮 , 不如一只狐狸的毛 。’这些至理名言都载入史册 , 数不胜数 。现在应当审查官吏 , 让他们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 , 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 。你应该仔细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 确定官员的人数 。”房玄龄等人于是拟定出文武官员共六百四十人 , 唐太宗接受了这个数额 , 并对房玄龄说:“从今以后 , 如果谁有音乐、杂艺等一技之长 , 超过一般人的 , 只可以赏赐给他们钱财丝帛 , 一定不可奖赏过度 , 授予他们官职 。从而让他们和朝廷的栋梁之才并肩而站 , 同桌而食 , 致使绅士、大夫引以为耻 。”
贞观二年 , 唐太宗对房玄龄、杜如晦说:“你们身为仆射 , 应当帮助我排忧解难 , 广开耳目 , 求访贤能之人 。听说你们每天要处理几百件诉讼 , 这样整天阅读公文都来不及 , 怎么能够帮助我寻访贤才呢?”于是唐太宗下令尚书省把细碎的事情交给左右丞处理 , 只有冤案被延误应该奏请皇上这样的大事 , 才交给仆射处理 。
贞观二年 , 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每天夜里总想着民间的事情 , 有时到半夜还睡不着 , 就是担心都督、刺史能否安抚百姓 。所以在屏风上记下他们的姓名 , 坐着躺下都可看看 , 他们在任上如果做了好事 , 也都记在他们的名下 。我住在深宫之中 , 看不到也听不到远处 , 所依靠的就是都督、刺史 。这些地方长官实在是关系到国家的太平和动乱 , 特别需要选择得力的人 。”
贞观二年 , 唐太宗对右仆射封德彝说:“天下太平的根本 , 在于得到合适的人才 。近来我让你向我推荐人才 , 却不见你有所行动 。天下的事情如此繁重 , 你应当为我分担忧虑 , 你不向我推荐贤才 , 那我又能向谁询问呢?”封德彝回答说:“下臣虽然不才 , 怎么敢不尽心尽力呢?只是现在我还没有发现出类拔萃的俊杰 。”唐太宗说:“过去圣明的君主很善于使用人才 , 从众多的人才中选拔杰出者加以重用 , 不一味地依靠前朝的遗老遗少 。哪里像商代的国君武丁在梦中见到了他以后的丞相傅说 , 周文王占卜找到了将要辅佐他的姜太公 , 然后才开始治理国家呢?况且哪一个朝代没有贤才 , 恐怕是被遗漏不被发现罢了 。”封德彝听后 , 惭愧地退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