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闱逸事|信王选妃不只选了周氏,还有另外两女一同入侍朱由检于潜邸( 三 )


宫闱逸事|信王选妃不只选了周氏,还有另外两女一同入侍朱由检于潜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崇祯元年选妃跟田氏无关
按金日升记载所说 , 他的内容是从文书房传出的 , 且不说他有没有通内的本事 , 仅凭这点就与汪楫所著矛盾 , 《崇祯长编》不是说敕谕天下吗?礼部怎会没接到!皇帝选妃的大事 , 不经过礼部就布告天下了?册封田、袁两人时 , 伯爵持节 , 大学士行礼?那册封之礼不是礼部主持的 , 又是谁?竟是鬼扯!令人好奇的是 , 同为东林党阵营 , 为何针对同一件事情 , 竟有不同说法 , 而且自己内部还自相矛盾 。这恐怕只有一种解释 , 那就是他们在撒谎 , 在掩盖一件事实 。由于东林阵营庞大 , 没有及时统一口径 , 造成各自为了急于掩盖劣迹丑行 , 而相互撞车 , 撒谎圆不上的尴尬境地 。
若汪楫、金日升所说为真 , 那东林党人修纂《明史》时 , 为何不采用自己人的这种说法 。按照周氏是信王选妃时 , 以亲王规格“选一陪零”入选王妃 , 天启皇帝朱由校驾崩 , 无后 , 信王朱由检作为天启唯一在世的亲弟弟 , 按照祖制“兄终弟及”继位 , 登基后广选淑女 , 充实后宫 ,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 而且合情合理 。对崇祯皇帝、皇后周氏(与东林党有密切关系)、乃至扶持信王朱由检上位的东林党人来说 , 采用这种说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啊!多方史料印证信王选妃“选一陪二” , 周氏排第三
为何会弃之不用 , 反而采用毛奇龄所著说法呢?或者说由于《明史》浩繁 , 修纂人数众多 , 每个部分有专门的人员负责 , 可是翻遍《明史》却为何找不到汪楫、金日升所说的任何蛛丝马迹?这看起来不是东林党人一贯的风格啊 , 莫非实在掩盖不了 , 无法抹平这事?根据其他同期史料来看 , 信王选妃似乎确实是采用了帝王级别的“选一陪二”最高规格 。亲东林党人士孙承泽是个“三朝”(大明、大顺、大清)老臣 , 最后被他效力的大清写入“贰臣传” 。其人品可想而知 , 不过他在自己所著的《思陵典礼记》中也记载:“当(周)后入选 , 名在第三 , 张皇后特拔之 。”
此外 , 《烬宫遗录》记载:“周后选入宫 , 名在第三 , 懿安见其丰容端丽 , 特拔之为信王妃” 。又明吴江(今属江苏)人史玄 , 亲东林党人士 , 在他所著《旧京遗事》 中写道:“毅宗烈皇周氏 , 钟祥茂苑 , 天启中选于龙邸 , 时皇太后崩 , 神庙刘昭妃主太后事 , 中宫之政 , 禀成于张皇后 。烈皇后圣质端凝 , 少颀颀之美 , 张皇后钦迟之意见于色端 。昭妃曰:今信王殿下 , 睿质方冲 , 黄花女得婚姻配合 , 自然长大 , 合得配信王 。赞襄之下 , 乾坤因而定位矣 。”
宫闱逸事|信王选妃不只选了周氏,还有另外两女一同入侍朱由检于潜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信王妃周氏排名第三 , 被特拔入选
不少史料记载都直指皇后周氏 , 在天启年间的信王选妃中 , 仅名列第三 , 而且一点也不出众 , 压根就入不了主持选婚的天启皇后张嫣之眼 , 不想立周氏为王妃的想法早就表露无疑 , 迟迟不肯发话 , 是靠关键评委之一的刘昭妃力挺 , 才特拔之 。说白了 , 无非就是周氏靠内部关系(主要是东林党人)才勉强当上了信王妃 。所以 , 周氏在入选信王妃后 , 借着枕塌之欢 , 也忙着对信王朱由检吹阴风 , 为后来对魏忠贤一伙的天启帝党过度打击立下了汗马功劳 。《思陵典礼记》有载:“既册立 , 协谋去魏逆 , 称贤功 。”
而周氏对有助于自己的刘昭妃、天启皇后张嫣也没忘记 。《烬宫遗录》载:“故正位后深德之”这是入选信王妃后 , 周氏对皇嫂张嫣的报答 , 晋升皇后之后 , 还暗助张嫣住进了原本是太子居住的东宫—慈庆宫 , 不必与众多先帝后妃去争夺那狭小的居住地盘 。《胜朝彤史拾遗记》中则讲述了皇后周氏 , 或许对崇祯吹耳边风后 , 刘昭妃如愿以偿的获得太后宝印 , 称太妃并住进了属于太后的慈宁宫 。周、田两人同时参加信王选妃 , 田氏排名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