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对圆明园古建筑的再认识( 四 )


圆明园中的宗教建筑比例也不低 。圆明园的宗教建筑 , 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经常看到的佛寺、宫观 , 它们的设计很有特色 。例如慈云普护这组宗教建筑 , 里面供了各种神像、佛像 , 不拘一格 。西洋楼地区的方外观 , 是乾隆给香妃修造的 , 香妃信伊斯兰教 。乾隆又说“兴黄教以安蒙古” , 黄教就是喇嘛教 , 圆明园里也有喇嘛教的佛寺 。另外圆明园里还有关帝庙这种类型的 。乾隆说“何分西土东天 , 倩它装点名园” , 意思是不管什么样的神都请来装点我的园林、保佑我 。
圆明园里还有一些代表仙境的特殊建筑 。比如蓬岛瑶台 , 仿海上三神山所建 , 由三个小岛组成 。古代传说东海有三神山 , 有神仙在那里制作长生不老药 , 皇帝们都对这个三神山非常向往 , 古代许多园林里都出现过 。雍正建了蓬岛瑶台 , 到了乾隆又新盖了另外一个方壶胜境 , 方壶胜境盖好了以后 , 他说“却笑秦皇求海上 , 仙壶原即在人间” , 他笑秦始皇到东海找仙人 , 其实根本没有东海里的仙人 , 我在我的园子里就可以盖出来 , 这就是我想象中的仙境 。长春园的海岳开襟也是表示仙境的建筑 。乾隆当时是非常有想象力的 。
乾隆曾六下江南 , 他把江南的好景物也搬到了圆明园 , 长春园中仿南京瞻园建成的如园、仿扬州曲园建成的鉴园、仿苏州狮子林建成的圆明园狮子林等 , 给圆明园带来了江南风光 , 所以有一个清末的诗人写了一句诗:“谁道江南风景佳 , 移天缩地在君怀” 。
对欧洲建筑的影响
后来圆明园的景物通过法国传教士王致诚(Jean-Denis Attiret)等人给朋友的信传到了欧洲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的说法 , 出自1743年11月1日王致诚写给在巴黎的友人达索(M·d Assaut)的信 , 他在信中说:“这是一座真正的人间天堂 。园中的建筑造型 , 其美无与伦比……建筑与山石、花木之间的巧妙结合……景色之多不能一目看尽……一切都趣味高雅……可以长时间地游赏 。”他不仅一一记录了园中所见景物 , 还生动描绘了皇帝在圆明园的生活 , 例如春节在圆明园逛买卖街的情景 。他的信件在1747年汇编成《耶稣会士书信集》 , 1749年在法国出版 , 轰动了欧洲 。1752年他的《中国第一园林特写》英译本出版 。王致诚的书影响比较大 , 导致欧洲上层许多达官贵人对圆明园非常青睐 , 要求当时的建筑师给他们设计类似圆明园的房子 , 模仿中国园林 , 所以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园林在乾隆年间开始走向世界 。
当时的英国皇室建筑师钱伯斯(WilliamChambers)也非常推崇中国园林艺术 。钱伯斯曾经在东印度公司的船上工作过好几年 , 到过中国三次 , 1757年他在《中国园林的布局艺术》中说:“中国人的花园布局是杰出的 , 他们在那上面表现出来的趣味 , 是英国长期追求而没有达到的 。”又在《东方造园艺术泛论》一书中写道:“没有任何国家在园林结构物的壮丽和数量曾经与中国相当 。……王致诚神父告诉我们圆明园——本身就是一座城市——(其中有)四百座楼阁;全部建筑如此不同 。”他把自己看到的中国园林画成图印在这本书里 。
在当时英法等欧洲国家争相仿造中国园林的过程中 , 有的似是而非 , 有的模仿得有点像 , 比如法国LIIe-Adam , Cassan公园的八角亭 。因为中国皇家园林里有许多农业景观 , 所以在凡尔赛宫里出现了小特里阿农农舍这样的农业景观 。仿造最好的 , 我认为还是钱伯斯在英国伦敦郊外建的邱园塔 。我觉得他仿的是广州六榕寺的六榕塔 , 因为钱伯斯到过广州 , 通过六榕寺六榕塔的老照片 , 可以发现它和邱园塔造型非常相似 。仿建做得最像的还是建筑师 , 而不是传教士 。
当时欧洲贵族将丝绸之路传过去的中国瓷器或者丝绸上出现的建筑物都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 , 在自己的园子里仿造 , 实际这些根据并不充分 , 那些图案上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圆明园 。不过也有一个传教士曾经把《圆明园四十景》图带回了欧洲 , 他带的不是绢本画 , 而是木刻版 。1774—1789年 , 法国的勒胡士(Le Rouge)出版了《新潮园林详解》 , 这套建筑师用书差不多有十卷 , 第四卷中的15、16册以圆明园为题介绍中国园林 , 将《圆明园四十景》图完全收录 , 并以沈源、孙祜所绘木刻版为蓝本 , 用铜版画的办法重新摹写了一遍 , 但是在每个景点里加了天鹅和帆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