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华夏民族文化人物-董其昌: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三 )


书法字画|华夏民族文化人物-董其昌: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588年 , 他34岁 。此年是董其昌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 。秋天他再次去金陵参加乡试 , 及第 。第二年春天 , 他去北京参加会试 , 为二甲第一名进士 。董其昌虽荣登仕途 , 但对禅宗之迷恋并没有因地位改变而改变 , 他先后与达观禅师会于松江积庆寺 , 探究禅理 。并与同时入举的焦竑、朱国桢谈禅论宗 , 尤为醉心于禅悦之旨 。1594年 , 已入不惑之年的董其昌出任皇长子的讲官 , 在京都与王图、陶望龄、袁宗道交往 , 共探禅学 。据他的《画禅室随笔·卷四》载:“袁伯修见李卓吾后自谓大彻 。甲午入都 , 为余复为禅悦之会 。时袁氏兄弟 , 萧玄圃 , 王衷白 , 陶周望数相过从 , 余重举前义 , 伯修竟犹溟涬余言也 。”1595年冬 , 他应冯梦桢之请 , 跋《王维江山雪霁图》 , 认为王维的笔墨构图有如禅宗可分门庭 , “如禅灯五家宗派 , 使人闻片语单词 , 可定其为何派儿孙 。”(《珊瑚网·名画题跋》)1599年 , 董其昌离京还乡养病 , 途经山东 , 为女画家李道坤的《林下风画》题跋:“彼如北宗卧轮偈 , 此如南宗慧能偈;或对镜心不起 , 或对镜心数起 , 皆菩提增长 , 求女人相了不得 。”(《容台别集·卷四》)由此可见 , 董其昌在不惑之年后 , 对禅宗已有了较深层的认识与领悟 , 从而使他较自觉地把禅理渗透进他的艺术创作与理论评述之中 , 并为他在日后提出“南北宗说”作了心理上的积淀与思想上的准备 。
书法字画|华夏民族文化人物-董其昌: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什么说董其昌是个有争议的书法家呢 , 因为在普通人的观念中 , 一个书画家应有的修养是清雅 , 可却和他现实所做之事相去甚远 。此人雅淫皆备 , 也算是书画坛历史上的一大奇人了!
前期——雅
董其昌 , 华亭人(今上海闵行区马桥镇人) , “华亭派”的主要代表 , 号思白 , 又号香光居士 。他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中进士 , 出身贫寒 , 但在仕途上春风得意 , 青云直上 , 官至礼部尚书 , 卒谥文敏 。
董其昌 , 一代文儒的美好形象经不起推敲 。
“晋人书取韵 , 唐人书取法 , 宋人书取意 。”这句话就处于董其昌之口 , 是书法理论家历史上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 , 足见其在艺术上的造诣颇深 。
说起书法来 , 董其昌是因为考官时才华横溢却因书法不好而被降为第二名录取 , 随后他才勤于练习书法 , 后来变得不可收拾 , 竟成为了一代书法宗师;并且他还精于书画鉴赏 , 在书画理论方面还有论著 , 他的“南北宗”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 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 。
书法字画|华夏民族文化人物-董其昌: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董其昌尤其擅长于山水画 , 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 , 还较注重师法传统技法 , 讲究笔致墨韵 , 墨色层次分明 , 拙中带秀 , 清隽雅逸 。不仅在明末清初的画坛 , 他的作品甚至还影响到近代画坛 。一直以来 , 他的作品都是海内外大收藏家寻觅的目标 。《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 , 烟云流润 , 神气俱足 , 而出于儒雅之笔 , 风流蕴藉 , 为本朝第一 。”
现今上海博物馆收藏他的代表作有山水画《江干三树图》和《秋兴八景》大画册;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有一件书法作品《金沙帖》;南京博物院藏有书法作品《松江府制浩》 , 吉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著名山水画《昼锦堂图》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