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华夏民族文化人物-董其昌: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书法字画|华夏民族文化人物-董其昌: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
董其昌在当时书法上有“邢张米董”之称 , 即把他与临沂邢侗、晋江张瑞图、须天米钟并列;绘画上有“南董北米”之说 。他与莫是龙、陈继儒提倡“南北宗”之说 , 即把“院体”山水画与 “文人画”人为地分为南北两派 。
董其昌一生创作的书画作品不可胜数 , 临仿古人的绘画和诗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他在《画禅室随笔》中所说的“读万卷书”正是指一个人要想成为艺术家必须学习传统、学习古人 。他17岁开始学习书法时临写颜真卿的《多宝塔》 , 22岁学习绘画时师法黄公望 , 以后又遍学诸家 , 这种以古人为师的作法八十而不辍 , 伴其终生 。他广泛吸取对唐宋元诸家优长 , 抉精探微 , 使其书画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艺术成就 。
书法字画|华夏民族文化人物-董其昌: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董其昌强调以古人为师 , 但反对单纯机械地模拟蹈袭 。随着阅历的增加、思想的成熟 , 他在继承前人技法时不倚傍他人庑下“作重台” , 而是有选择地取舍 , 融入自己的创意 。他认为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创意 , 古人的精神也难以表达 , 故应以自己独创的形式再现古人的“风神” 。凭借自己对古人书画技法得失的深刻体会 , 他摄取众家之法 , 按己意运笔挥洒 , 融合变化 , 达到了自成家法的化境 。
董其昌的山水画大体有两种面貌 , 一种是水墨或兼用浅绛法 , 这种面貌的作品比较常见;另一种则是青绿设色 , 时有出以没骨 , 比较少见 。他十分注重师法古人的传统技法 , 题材变化较少 , 但在笔和墨的运用上 , 有独特的造诣 。他的绘画作品 , 经常是临仿宋元名家的画法 , 并在题识中加以标榜 , 虽然处处讲摹古 , 并不是泥古不化 , 而是能够脱窠臼 , 自成风格 。其画法特点在师承古代名家的基础上 , 以书法的笔墨修养 , 融会于绘画的皴、擦、点划之中 , 因而他所作山川树石、烟云流润 , 柔中有骨力 , 转折灵变 , 墨色层次分明 , 拙中带秀 , 清隽雅逸 。他的画风在当时声望显著 , 成为“华亭派”的首领 。
书法字画|华夏民族文化人物-董其昌: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 , 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 , 他对自己的楷书 , 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 。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 , 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 。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 , 自成一体 , 其书风飘逸空灵 , 风华自足 。笔画园劲秀逸 , 平淡古朴 。用笔精到 , 始终保持正锋 , 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 , 字与字、行与行之间 , 分行布局 , 疏朗匀称 , 力追古法 。用墨也非常讲究 , 枯湿浓淡 , 尽得其妙 。书法至董其昌 , 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 “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 , 在当时已“名闻外国 , 尺素短札 , 流布人间 , 争购宝之 。”(《明史·文苑传》) 。一直到清代中期 , 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 , 备加推崇、偏爱 , 甚而亲临手摹董书 , 常列于座右 , 晨夕观赏 。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 , 天姿迥异 。其高秀圆润之致 , 流行于褚墨间 , 非诸家所能及也 。每于若不经意处 , 丰神独绝 , 如清风飘拂 , 微云卷舒 , 颇得天然之趣 。尝观其结构字体 , 皆源于晋人 。盖其生平多临《阁帖》 , 能得其运腕之法 , 而转笔处古劲藏锋 , 似拙实巧 。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 , 而要底皆出于晋人 。赵孟頫尤规模二王 。其昌渊源合一 , 故摹诸子辄得其意 , 而秀润之气 , 独时见本色 。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 , 朕甚心赏 。其用墨之妙 , 浓淡相间 , 更为绝 。临摹最多 , 每谓天姿功力俱优 , 良不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