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浅谈王阳明的书法艺术:书如其人

_原标题:浅谈王阳明的书法艺术:书如其人
书法字画|浅谈王阳明的书法艺术:书如其人
书法字画|浅谈王阳明的书法艺术:书如其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王阳明 客座私祝册页(局部) 44×36cm 1527年 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藏
明代书法 , 崇尚帖学 , 往往类多行草 。卓越者能上追晋唐 , 尤擅简牍之美 , 几越唐宋 。早期声名最著者 , 当推三宋(宋克、宋璲、宋广)和二沈(沈度、沈粲) 。至中期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吴门派名家出现 , 以高超的书艺领袖群伦 , 独步一时 , 影响甚远 。同期还有一批名儒学士 , 视书法为余艺 , 也无意以书法名家 。皆以道德文章、忠义理学著称于世 , 而其书法又时常流露出其本人的气质与学养 , 在书艺造诣上确有鲜明的个性 , 其中王阳明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
王阳明的书法在当时已为有识者所称誉 , 明中后期著名书画家徐渭论阳明书云:“古人论右军以书掩其人 , 新建(阳明)先生乃不然 , 以人掩其书 , 观其墨迹 , 非不翩翩然凤翥而龙蟠也 , 使其人少亚于书 , 则书已传矣 。”明白说出了王阳明的书法非同一般 , 恰恰是由于其各方面的学识修养和崇高的人品威望掩盖了他的书名的道理 。明清之际著名学者归庄 , 对王阳明的书法更为倾倒 , 他说:“阳明先生一代儒宗 , 而亦工于书法如此 , 岂非艺即道耶?余学道不成而谬以能书名 , 既耻为一艺之士 , 其敢不勉!”可见当时对阳明书艺的仰慕之情 。据《王文成公全书·年谱》记载 , 王阳明17岁时从外舅宦游洪都官署中蓄纸数箧 , 他日取学书 , 比归 , 数箧皆空 , 书法大进 。阳明尝示学者曰:“吾始学书 , 对模古帖 , 止得字形 , 后举笔不轻落纸 , 凝思静虑 , 拟形于心 , 久之始通其法 。既后读明道(宋程伯淳)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 , 非是要字好 , 只此是学 。’既非要字好 , 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事只在心上学 , 此心精明 , 字好亦在其中矣 。”后与学者论格物 , 多举此为证 。王阳明自谓学书也归之于“心的灵明” , 认为主要在于“心悟” , 这是他“以心治学”的思想在学书上的体现 。其实书法艺术既是“心学” , 又是“形学” , 二者都不可偏废 。他早年也注重临帖学习 , 上追晋唐 , 师法二王 。后来通过认识感悟 , 在创作时才能挥洒自如 , 随心所欲 , 从古法而不为古法所囿 , 在风神、气质上达到了高远的境界 。《绍兴志》有云:“新建(阳明)善行书 , 出自《圣教序》 , 得右军骨 , 第波竖微不脱张南安(弼)、李文正(东阳)法耳 , 然清劲绝伦 。”纵观他传世的行书墨迹 , 的确秀拔超逸 , 爽爽如有神力 , 直如竹之劲节 , 兰之幽芳 , 可谓与明德相印也 。
王阳明幼承庭训 , 书法自开蒙之际便从楷书打下了扎实的基底 。早年曾受过虞世南、颜真卿的影响 , 同时又汲取了欧阳询、柳公权峭拔劲利的风骨 。行笔深著稳健 , 结体端庄清劲 。传世如《时雨堂记》、《纪功碑》等正书作品 , 显得风神高华 , 蔚然庄严 , 深具大家风范 。王阳明在30岁前后 , 对于艺文、释道一度爱好 。目前还能欣赏到他创作的山水立轴 , 其闲情逸趣跃然纸上;书风又不同程度受到李东阳等人的影响 , 意态安祥 , 整体风格工稳劲健 , 已初露其个性风貌 。特别在贬谪龙场其间 , 对人生感受的彻悟 , 以狷介超脱的人生态度 , 在书法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草书如《何陋轩记》、《象祠记》等 , 行笔疾如风雨 , 矫若龙蛇 , 纵横跌宕 , 变化万端 , 能另辟蹊径 , 挥洒出神韵超逸、气势豪迈的佳作 , 具有明显的创新精神 。中后期作的《龙江留别诗卷》、《回军上杭诗轴》等 , 随意自然 , 又用笔精湛 , 不失法度 , 结体向背互参 , 笔法藏露得体 , 不难发现他对《十七帖》研习的深厚功力 。其他行书代表作有《矫亭说》、《四箴卷》、《纪梦诗题壁》等作品 , 深得李北海(邕)、黄山谷(庭坚)笔意 , 蕴藉而隽逸 , 豪放而舒展 。王阳明直至去世前所作的书札 , 依然是雅静洒脱 , 从容平和 。王阳明一生中留下最多的是书札手迹 , 它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广 , 能真实表达出作者当时的思想与感情 。对于今人了解他的思想、行为、家庭、交友等情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书札具有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 , 二者均是值得后人研究的主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