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 , 郑和先后七次通使西洋 。第三次出使 , 郑和舰队初次抵达忽鲁谟斯王国 , 此后每次通使西洋其舰队必达于此 。翻阅明代史料我们也可以看到诸多对于忽鲁谟斯王国风土人情的介绍 。其中以马欢的《瀛涯胜览》和费信的《星槎胜览》最为可信 。此二人皆为通事 , 著录内容为随郑和下西洋时所见所闻 。《瀛涯胜览》中“忽鲁谟斯”条记载“其国边海倚山 , 各处番船并旱番客商都到此处赶集买卖 , 所以国人殷富” , 并且文中还介绍了“土产米麦不多 , 皆有各处贩来粜卖 , 其价不贵” , 而后又介绍了当地土产的各类蔬果 。《星槎胜览》中记载(忽鲁谟斯国)“其国傍海而居 , 聚民为市 , 地无草木 , 牛羊马驼皆食海鱼之干 。”两者对于当地物产的描述可谓大相径庭 , 但是其滨海倚山的地理特点不仅在这两份文献里 , 而且在后世各类转述中也大体相仿 。直至17世纪成书的《武备志》中记载了《郑和航海图》 , 其中“忽鲁谟斯”才明确标明位于海岛之上 。历史上忽鲁谟斯王廷确实出于军事防御等原因迁至霍尔木兹岛 。也正是由于这些信息 , 后世校注者往往纠结于早期文献中“忽鲁谟斯”具体位置 。但是 , 通过16世纪西方历史文献以及近代考古学证实 , 所谓忽鲁谟斯王国乃为地跨波斯湾口南北两岸的海洋国家 。16世纪占领此处的葡萄牙人记述朱尔法地区曾经臣服于忽鲁谟斯王国 。近年康耐特博士通过考古证实拉斯海马地区于14—17世纪出现的经济繁荣与忽鲁谟斯王国关系密切——作为其属地向霍尔木兹岛提供淡水和粮食供给 。试以此反观《瀛涯胜览》与《星槎胜览》 , 其“滨海倚山”之说作为地理环境描写而不是该国地理位置描写来理解 , 或是对忽鲁谟斯王国属地的记述 。《明史》中对于“忽鲁谟斯”的评价 , 亦作“西洋大国也” , 并且记录了忽鲁谟斯使臣于永乐十年、十二年 , 宣德五年、八年向大明皇帝进贡马匹等物 。可见永乐时期明王朝与忽鲁谟斯王国有过十分密切的往来 。同样的考古学证据也见于威廉姆森在伊朗南部米纳布地区和霍尔木兹岛上的考古调查所得中国陶瓷 。那么 , 结合朱尔法遗址出现的永宣时期景德镇御窑青花瓷、龙泉官窑青瓷的实证 ,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明朝政府通过郑和舰队与当地存在官方关系 。
中阿拉斯海马的考古工作因发现大量中国陶瓷而起 , 小小瓷片牵出中阿两国、中国与波斯湾地区源远流长的文明交流 。沿着这条线索重拾明代郑和海路 , 既回眸中国远洋交流的历史 , 也走入拉斯海马当地历史文化的宝藏 。拉斯海马海外考古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海外考古蓬勃发展的众多项目之一 。过去 , 国际考古学界能够听到的中国考古声音太少 , 我国的考古学新发展不能迅速融入世界考古的知识体系 , 不仅是极大的遗憾 , 而且造成世界历史阐释的话语缺陷 。国家繁荣富强是考古事业稳定发展的先决条件 。如今 , 中国考古正走出国门 , 放眼世界 , 站在更高的历史角度审视自身文明和世界历史进程 , 积极融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历史研究和阐释中 。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5日 13版)
- 考古盗墓|你认识匈奴王阿提拉吗?它拥有多少宝藏?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秘密?
- 考古盗墓|光武帝原陵紧靠黄河边,屡屡泛滥的黄河水为何从不淹“刘秀坟”?
- 大结局|盗墓笔记真正的大结局,三叔对读者十年的承诺
- 将军墓|唐朝将军墓为何出现金代钱币?专家:盗亦有道,盗墓贼也有节操的
- 动容|发现于国外的国宝,失传了2000年,考古家破译后令人动容
- 山村|陕西山村出土唐朝公主墓,发现盗墓贼无耻行为,专家痛斥禽兽不如
- 兵马俑|世界各国考古学家都想挖,为何中国不让挖,这大墓太重要了!
- 孟姜村|云溪乡孟姜村墓葬考古发掘专家研讨会在衢江召开
- 专家|盗墓团伙50万炸出武惠妃墓,27吨国宝辗转海外,网友:高手
- 雕塑|法国挖出“抽象女神”,考古学家:2万年前的“人体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