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线“灵魂”表情包,聊天表情包藏着多少小秘密?
微信上线“灵魂”表情包 , 聊天表情包藏着多少小秘密?
不知从何时起 , “哈哈哈”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带任何感情的语气词 。
要想在现代社会生存 , 除了阳光、空气、食物和水 , 你还需要哪些东西?
答案大概率是:手机 , 充电器和表情包 。
11月18日 , 据微信官方消息 , 微信推出了6个新表情 , 一时之间引发热议 , 更是被不少网友戏称为“灵魂表情包”、“五阿哥同款” 。
文章插图
微信新增的6个新表情 。
文章插图
“让我看看”表情由于同《还珠格格》中的角色“五阿哥”的一个表情极其类似 , 成为不少网友调侃的对象 。
在“#聊天时千万别只发文字#”的微博热搜话题上 , 几千位网友在这个话题之下分享了自己只用文字聊天造成的尴尬场面 。 不带表情的文字在屏幕上显得拒人于千里之外 , 对话不超过三个回合便走向终结 。
但也有网友提出了微小却有力的质疑:聊天时用错表情比不用表情更加可怕 。 想必每个打工人都经历过收到领导发来的意味深长的微笑表情时瞬间的脊背冒汗毛骨悚然 , 随后脑补出千万个关于领导真实意图的设想 。
这神秘的微笑 , 就是这么让你捉摸不透 。
于是 , 正确理解并使用表情包也成为了男女老少必不可少的技能 。 在网上流传的2020年郑州市高中骨干教师培训会上 , 如何与学生聊天正式成为了培训事项 , 而具体内容包括:不要使用微笑、再见等表情 , 代之以龇牙、愉快和憨笑;表达开心时 , “哈”的数量必须大于5个……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微博网友@我和基友的日常 。
这些“社交潜规则”固然有用 , 但与时俱进的互联网永远在“后浪推前浪” , 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于是我们决定仔细探究表情包背后的深层逻辑 , 为它找到学术支持 , 以不变应万变 。
代际“鸿沟”
为什么父母永远能误解你发的表情?
在豆瓣 , 有个热门话题叫做“给父母发表情包引起的误会” 。 起因是有豆友给父母发“吓得我瓜子都掉了”表情包 , 却遭到耿直地反问 , “你在吃瓜子吗?”
这个话题之下的700余篇内容得到了2000万次浏览 , 可见遭遇误会的网友不在少数 。 有人特意给奶奶发了可爱的动物表情包表达爱意 , 却遭到了正儿八经的批评:“把你奶当做狗了 , 拿动物照片比喻上辈不恰当吧 。 ”后面还跟上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神秘微笑 。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豆瓣网友@面包潘 。
也有人在和爷爷聊天时随手配了一个“迷茫”的表情 , 之后才得知爷爷奶奶看到这个表情一夜没睡好觉 , 把孙女想象成了图片中孤零零站在冰天雪地里的小狗 , 操碎了心 。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豆瓣网友@楚昱澈 。
更常见的误会可能是把冒着烟的“便便”当做蛋糕 , 把不怀好意的微笑当作亲切 , 或者干脆把土味表情包中的人物当成了自己的闺女儿子 。 为什么父母总能误解你发的表情?
仔细总结引发误会的表情包 , 就能发现主要原因有二:一来他们过于信任表情的原始意思 , 微笑就是微笑 , 小猫就是小猫;二来他们的代入感太强 , 在自己和表情包之间建立了强烈的联结 。
但是这真的能怪父母吗?事实上 , 是年轻一代在长期使用表情包的过程中 , 逐渐赋予了它更多含义 。 在传播学中 , 有一套“编码-解码”理论 , 例如写作、绘画 , 都是一种编码过程 , 作家和画家把自己的想法、观点通过某种方式编码转化为作品 。 而读者在阅读、观赏过程中 , 又用自己的方式解码了作品 。 但是解码和编码的方式未必相同 , 这也是为何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但在互联网的传播中 , 年轻一代通过交流逐渐统一了一套解码方式 , 并在这套方式上不断发展延伸 。
- 格力悄悄上线首部双模5G手机:搭载骁龙765G,售价2699元起
- 支付宝、微信绑定银行卡,手机这3种情况,都说明你可能被监听了
- 教你做一个微信敲门(扫码通知)效果
- 微信、支付宝都有钱,手机这3类“照片”不能存,建议早点删除
- 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大咖谈”:看这场论坛怎么说
- 微信和支付宝崩溃了,原因都是代码0x8badf00d
- NVIDIA GTC 2020秋季站主题演讲中文字幕版上线
- 我去!微信竟然可以查出行轨迹了,预计又一波情侣要分手?
- 微信官方发布国庆假期消费大数据,来瞧瞧你的钱都花到哪了
- 微信这些隐藏福利,真的太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