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忘了我这个孩子,再见!”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如何培养?( 二 )


我们不需要所谓的“挫折教育” , 故意去给孩子制造困难 , 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已经够多的了 。 如:
打翻了牛奶;
打了弟弟妹妹;
打破了邻居的玻璃;
不收拾弄乱的玩具 。
这些都是现实中的困境 , 我们之前是怎么做的?一般都把孩子自己本该承担的后果 , 转接到我们手里了 , 嫌麻烦、不敢正视失败 , 我们介入的太快:
打翻牛奶后 , 一边责骂一边让孩子站在边上 , 你替孩子将地板收拾干净了;
打了弟弟妹妹 , 你立马跳出来当仲裁者;
打破了邻居玻璃 , 自己去邻居家道歉;
不收拾玩具 , 一边提醒孩子收拾 , 一边又开始整理 。
孩子们学习接受困境、面对困境、战胜困难的秘密 , 其实就藏在这些小事里 , 而我们不知不觉全给被剥夺了 。
以后 , 我们可以尝试着这么做:
打翻了牛奶 , 不要责怪 , 因为这很正常:这没什么 , 收拾干净就好了;
不收拾玩具 , 你可以让他知道这样的自然后果:不想收拾可以 , 但我会把你不收拾的玩具锁起来 , 直到你收拾一件 , 我就解锁一件;
打了弟弟妹妹、打碎了玻璃 , 很正常 , 这正是学习的契机 , 多问问孩子计划怎么办?是不是先道歉?然后呢?
承认人生中失败、挫折、困境无处不在吧 , 我们只有正视它接受它 , 我们的孩子才有机会去练习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 , 同时也让孩子去感受到自己其实是有能力、有勇气去修复自己犯下的错误 。
这正是战胜失败、超越挫折的开始!
“爸妈,忘了我这个孩子,再见!”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如何培养?文章插图
孩子就是不想面对失败 , 我们该怎么办?既然我们已经坚定了 , 让孩子必须学会自己面对困难 , 但孩子就是想“赢” , 我们该如何是好?
我们可以做两点:

  • 先不要强求孩子面对 , 你先分享自己的失败经验 。
我们对失败、挫折的态度、经验和看法 , 会深深的影响孩子 , 我们可以经常和孩子分享自己失败或犯错时的感受和做法:
爸爸也曾经和我的好朋友吵架 , 那时候确实很难过 , 我能理解你;
爸爸知道输掉了比赛时的感觉 , 我像你这么大时 , 也输掉了比赛 , 真的会很难过;
sorry , 刚刚妈妈说了伤害你的话 , 你一定很难过 , 妈妈向你道歉 。
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去理解 , 失败和犯错人人都有 , 且这些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 , 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 都会过去的 。
你是不是会觉得 , 我向孩子袒露这些 , 会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完美了?
我向你保证 , 你不完美 , 我们都不完美 , 也永远做不到100分父母!
你分享这些后 , 孩子不仅不会嫌弃你 , 还会觉得你太有人情味了 。 更何况 , 你向他示范了面对失误和错误时的态度、处理方式 , 这投射给孩子的 , 正是你面对人生的勇气!
  • 用启发式的问句 , 协助孩子思考
从一些生活起居的问题 , 到一些复杂的沟通或情绪处理问题 , 我们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 , 目的是激发思考 , 而不是让孩子等着你的解决方案 , 如:
这次 , 你学到了什么呢?
以后你怎么做 , 会让事情变得不一样?
孩子可能有自己的解决办法 , 如:
或许我可以去道歉;
或许我可以用自己的压岁钱去赔偿 。
但要注意的是 , 这里的承认错误与道歉 , 不是卑微、不是自我否定 , 不断的责骂自己“这都是我的错!”式的道歉 , 更不是你以权威的态度强压着孩子认错 , “你看 , 这都是你做的好事!” 。
而是站在孩子一边 , 去看、去体会这个经验对孩子有什么确切的意义 , 以此成为下一次改进的动力 , 承认我们就是做的不够好 , 但下一次一定会做的更好的态度 。
我在等红绿灯时 , 就见过一个相当厉害的妈妈 , 他对身边的小朋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