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有爱就够了,有效的手段需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面对教育难题 ,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找出问题本质而并非马上行动 , 爱的基础是尊重 , 您的理解和耐心孩子能够感受得到 。
天下几乎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 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是千差万别 , 有的父母之爱能够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 走上成功的道路 , 但有的父母之爱却将孩子宠成了没有自主能力 , 自私自利的巨婴 。
面对这样的情况 , 其本质就在于家长之爱建立的基础是什么 ,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想要将孩子改变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 , 不顾他们的想法 , 那么这样的爱无疑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 。
如果家长的爱建立在尊重之上 , 孩子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地掌握自主的权利 , 知道如何划清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界限 , 为行为负责 , 将来他们就会成为在一方面有所成就的人 。
如果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 , 只是单纯地想要表达自己的爱其实是不够的 , 面对现实中的困境 , 很多人往往在还没有辨认清楚自己遇到的问题是什么的时候 , 就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 。
在这种状态下家长做出的很多努力往往都是无用功 , 这样做的后果并不能够带领孩子突破困难 , 而是只能用一系列看起来会游泳的方法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
这样父母觉得自己付出了不少 , 忙着自我感动 , 但对孩子的问题根本没有任何帮助 。
当家长面临孩子厌学 , 人际关系或者是亲子关系频繁出现的问题时 , 首先要做的并不是立刻采取行动 , 而是先要了解导致这样问题出现的原因 。
文章插图
父母不溺爱不打骂并不代表教育就是完美的 , 当孩子问题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趋势时 , 其实就是反思家庭教育的信号 。
在寻求问题解决办法的时候父母往往会陷入这样的误区 , 觉得自己找到同病相怜的人就是找到了组织 , 和他们一起打卡学习每天汇报教育的进度就是在改善问题了 。
但事实上父母需要靠近的并不是有相似问题的其他家长 , 而是要反过来去靠近自己的孩子 , 去真正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 , 那才是解决问题的本质 。
有时候学到的有效教育知识和手段 , 用在孩子身上并不会起作用 , 甚至会因为每个家庭的环境不同甚至起到反作用 , 一番努力下来可能会让家长陷入更加被动的状态中 。
产生类似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父母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 , 自以为是地觉得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 家长认为有了爱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 但事实上根据教育的对象不同 , 方法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进 。
教育并不是有爱就够了 , 必须要建立在尊重的前提上才可以 , 如果连最基本的理解都做不到那种爱可能就是自以为是的自私想法而已 。
文章插图
如果父母心中认为自己可以不用靠理解对方 , 只用方法就能教育好孩子的时候 , 付出的努力很可能就是“自我感动式”的努力 。
家长之所以无法理解孩子 , 并不是因为理解有多困难 , 而是因为父母没有办法将自己从高高在上的权威位置上下来 , 在教育这件事上 , 如果总认为自己是绝对的正确 , 觉得只要靠严厉或者奖惩得当就能万事大吉的话 , 那就把教育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 。
孩子需要在亲子关系中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 , 需要被尊重和理解 , 而不仅仅只是父母一味地表达自己有多爱他们 , 却不顾他们的想法擅自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 。 这样的“爱”孩子不敢接受 , 也不愿意接受 , 于是只能靠制造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来提醒家长 , 教育的方法错了 。
教育不能偷懒也没有捷径 , 如果家长总想着一个问题出现马上就有对应的解决方式 , 其实是不现实的 。
家长要给孩子有价值的爱 , 对他们成长有帮助的爱 , 首先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尊重 , 父母的焦虑会通过各种言行传递出来 。
- 宝宝吃饭难怎么办,怎样才是有效陪伴?中福会托儿所所长分享家校共同体构建
- 家庭教育该专制还是放纵?家长切勿走极端,要学会“双向教育”
- 教育孩子只想大吼?不如试试“4C法则”,教育的前提是会沟通
- “超前教育”很重要,家长注意这三点,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 世界著名的教育孩子12种方法
- 孩子心中的“恶意”,源自父母身上的陋习,教育孩子应该以身作则
- 婴幼儿冬季护理,看这份指南就够了
- 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 专家“批判”接送孩子现象,希望向日本教育机制看齐,被家长怒怼
- 教育手段用了很多却没有效果?做好一点比千万方法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