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就是“祖国万岁”!中印边境第一村:世代镇守 军民巡边 全村堡垒( 二 )


吉汝村村民们为国镇守边疆的热情和决心 , 更能从一些细节看出:
村里因为守备任务需要 , 经常需要临时征用十来匹马儿 。
结果村民们都想把自己家的马交给国家来征用 , 争执不下 , 最后没有办法 , 往往是用抓阄的方式来决定 。
最后抓到被征用马匹的村民兴高采烈 , 认为这是至高无上的光荣;
没抓到的村民则非常沮丧 , 纷纷围住村支书要求下次一定征用自己家的马匹 。
家家户户365天都挂着五星红旗
吉汝村全村共134户538人 , 家家户户每年365天都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
因为他们明白“国家”这两个字对他们来说有多么深厚的含义 。
由于各种原因 , 吉汝村一直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
为了帮助吉汝村摆脱贫困 ,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小康村工程扶贫建设 。
积极扶持村里发展旅游业 , 越来越多的内地游客来这里参观 , 带动了村子的经济发展 , 提升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
西藏日喀则军分区的解放军官兵同样在这里进行定向扶贫 , 定期组织人员来到吉汝村 , 帮助村里贫困户除草、浇水、育苗 , 并把西红柿、青椒等种植技术教给他们 。
官兵们还到幼儿园给小朋友理发 , 送小朋友文具、衣服 。
如今 , 吉汝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突破1.1万元 。
藏族大学生:发生在我身边的“民族团结”
吉汝村一名25岁藏族青年分享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 一个关于“民族团结”的故事 , 一个普通却感人的故事:
这名青年叫尼玛次仁 , 当年他以日喀则地区前三名的成绩考入北京邮电大学 。
进入学校之后 , 所有的同学和老师 , 叫他的时候都叫“次仁” , 没有一个叫“尼玛”的 。
开始他还没注意 , 后来发现这一点后 , 觉得好奇:为什么都叫我“次仁” 。
他到网上一查 , 才发现“尼玛”在网络语言中的意思不太好 。
那一刻 , 尼玛次仁说自己真的心头一暖:
“其实我并不在意同学们怎么叫我 , 但所有的同学 , 包括老师都很尊重对我的称呼 。
我才明白 , 民族团结其实就埋藏在这些日常小事中间 , 就时时刻刻发生在自己身边 。 ”
如今的吉汝村 , 在镇守边关和发展经济的两手抓下 ,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们都住上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藏式两层小楼;
全村使用太阳能取暖取电 , 非常节能环保;
孩子们在双语幼儿园愉快地玩耍;
村里涌现出不少大学生 , 其中不乏知名大学;
还建起了爱国教育文化长廊 , 推进军警民融合 , 合力守边卫国 。
【|背后就是“祖国万岁”!中印边境第一村:世代镇守 军民巡边 全村堡垒】向镇守祖国边疆的军人、民警、民兵和吉汝村村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