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就是“祖国万岁”!中印边境第一村:世代镇守 军民巡边 全村堡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天的故事从下面这张照片讲起 。
这张照片最醒目的无疑是“祖国万岁”这四个大字 。
照片拍摄于一个平常却并不平凡的小村庄 。
说它平常 , 是因为这个村庄是遍布中国东南西北的69万个行政村的一员 。
说它不平凡 , 是因为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处西南边陲 , 5公里之外就是中印边境 , 号称“中印边境第一村” 。
这个村庄就是西藏自治区岗日喀则市巴县岗巴镇吉汝村 。
在这个遥远的边境小村 , 你能真正读懂“镇守边关”、“民族团结”、“脱贫攻坚”这些词汇的丰富含义 。
下面 , 就让我们随着这些照片去感受一下“中印边境第一村” 。
为国镇守边疆的世代村民
在祖国万里边疆 , 镇守边关的不仅是边防战士 , 还有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边境村民们 。
在他们看来 , 为国镇守边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也是他们的光荣 。
吉汝村的地理位置非常恶劣 , 平均海拔4500米 , 每年200多天刮8级以上大风 , 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的50% , 一度被视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 。
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 , 从1967年开始 , 吉汝村就设立了第一个民兵观察哨 。
这些边疆民兵负责巡逻侦察、战时支前等任务 , 配合岗巴边防部队负责守护这条平均海拔最高的边防线 。
在吉汝村 , 村民都知道一句话 , 那就是“人人是尖兵、户户是哨所、全村是堡垒” 。
村里有一支应急民兵排 , 平时会定期开展边防勤务训练、爱军精武比武竞赛 , 要求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 。
一旦边境有情况 , 能够随时把队伍
村子为了解决民兵训练器材短缺、训练质量低的难题 , 在岗巴边防部队的支持下 , 在部队营地开展训练 , 并由部队官兵负责军事训练 。
这些民兵每次巡逻的时候还带上几份报纸 , 在山上遇到正在放牛的牧民 , 就给他们读报 , 宣讲国家的政策和对个人的影响 。
吉汝村一名老民兵从20岁开始站岗 , 已经站了整整30年 , 是村里资历最老的民兵 。
他一提起站岗放哨就满脸自豪:“能和边防官兵一起为国家保卫边境 , 是我们村民的最大光荣 。 ”
54年过去了 , 边防观察哨的民兵换了一轮又一轮 , 但是在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坚守边境线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 , 吉汝村民兵观察哨也多次收到国家表扬 。
军警民融合守边卫国
在吉汝村 , 有一句话叫做“军警民融合守边卫国” 。
解放军官兵、边防民警、村民真正形成了三位一体 , 完全融合的边境守护体系 。
作为边境第一村 , 村民们对于边境上的部队和巡边民警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关心 。
每年八一建军节 , 村民们都会自发把准备好的羊肉、土豆等物品送到边防部队进行慰问 , 表达自己的心意 。
岗巴派出所的边防民警是另一支在吉汝村守卫国土边境的重要力量 。
疫情爆发后 , 边防民警巡边任务更加繁重 。
由于吉汝村当地气候恶劣 , 地形复杂 , 经常需要登上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巡逻 , 许多道路根本无法通行车辆 , 只能靠徒步攀登 , 对民警们的身体状况是极大的挑战 。
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 , 边防民警们在吉汝村村民和民兵的支持和配合下 , 每一次都顺利完成了辖区巡逻 , 为国家守护边境线的安宁 。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