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站|三十年前,立陶宛干了件大事


雄安站|三十年前,立陶宛干了件大事
文章图片
雄安站|三十年前,立陶宛干了件大事
文章图片
雄安站|三十年前,立陶宛干了件大事
文章图片
雄安站|三十年前,立陶宛干了件大事
文章图片
雄安站|三十年前,立陶宛干了件大事

1991年3月 , 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 立陶宛最高委员会会议宣布脱离苏联 , 正式独立 。 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 , 震惊世界 。 波罗的海沿岸数以万计的手拉手活动 , 让国际社会意识到 , 苏联分裂不可避免 。 1991年2月11日 , 作为北冰洋的小国冰岛 , 在第三国的策动下 , 率先承认立陶宛的主权 。
历史的车轮是无法阻挡的 , 况且是与苏联面和心不和的立陶宛 , 但总要表达看法吧 。 就像英国脱欧 , 一个说我要走 , 一个说你要留 , 扭扭捏捏花了六年时间 , 戏码做足 。
苏联是什么反应?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担心破坏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 , 对于立陶宛独立不置可否 。
把苏联的责任全归咎于戈尔巴乔夫或者是之后的叶利钦 , 显然都是有失公允的 , 但关键人物确实可以影响历史进程 。 如果韩信不率军南下合围 , 楚汉两军在垓下也难立分输赢;如果吴三桂降了李自成 , 明清历史又要重新改写 。
是政治问题 , 也是经济问题
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的体制 , 并非一无是处 。 勃列日涅夫上台时 , 第8个五年计划(1966-1970)顺利完成 。 加之1973年爆发了石油危机 , 国际油价暴涨 , 苏联如日中天 。 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达美国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 农业总产值达到85% 。 苏联普通人的收入在勃的任期内提高了一倍多 , 10个家庭9个拥有电视机 , 4个有汽车 , 工作十年即可拥有永久住房 , 另外还有免费医疗、教育 , 完善的养老金制度 。
以军事工业为核心的重工业发展方式 , 过度地消耗了苏联的财力 。 核武器数量超过了美国 , 常规军力方面几乎与美国平起平坐 。 苏联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 , 对外输出扩张 , 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的争夺 。
1986年 , 沙特和美国达成协议 , 石油增产 , 油价暴跌(苏联出口的支柱) 。 停滞的经济 , 高昂的军费 , 和无法自拔的阿富汗 , 每一样都在消耗人民对联盟国家的信心 。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 , “加速发展战略” 。 苏联政府资助的企业 , 希望能涉足某些经济领域 , 既想要市场 , 又想保持垄断地位 。 结果就是经济是越改越穷 , 政治是越开越乱 。
1988年10月 , 莫斯科市场供应全面紧张 , 物资极度匮乏 。 购买任何东西都要排队:排队看货 , 排队交款 , 排队取货 。 买比芝麻粒稍大一点的葵花子要排队 , 买酒排队 , 退空酒瓶也排队 。 副食和蔬菜水果供应更加紧张 。 卖水果或蔬菜的车辆在路边一停 , 购买者蜂拥而至 , 排成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长的大队 , 只好限量出售 。
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 日用百货和日用工业品的货源严重不足 。 1988年苏联政府投放社会40亿卢布 , 而市场上平均每个卢布仅有17戈比的货物(1卢布=100戈比) 。 人民手中有钱 , 买不到东西 , 怎么能不抢购呢?1989年9月莫斯科的市场情况比1988年更糟 , 物资更加贫乏 , 加盟国的各国民族主义者们开始鼓动 , 老百姓就心动了 。
随后匈牙利修宪(1989.10) , 波兰剧变(1989.12) , 两德合并(1990.10) , 这些事搁在十年前 , 百分百会被苏联镇压 。 但这次苏联却没阻拦 , 让他们“闹”去 , 因为已自顾不暇 。 经济危机已引发苏联国内矛盾激化 , 缺钱缺到在国际上买不到必需品 。 国内物资又短缺 , 老百姓大排长队 , 连联盟的主体俄罗斯人都不太想一起过了 。 面对层出不穷的状况 , 戈尔巴乔夫向西方国家低三下四地乞求经济援助 。 但援助可不是白给的 , 西方借此机会向戈尔巴乔夫提附加条件 , 要求苏联快速向西方看齐 。
丹麦、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在冰岛之后 , 宣布承认立陶宛的主权地位 。 1991年9月2日 , 幕后“老板”美国宣布承认立陶宛 。 从此立陶宛从苏联分裂出去 , 成为独立的一个国家 。 在立陶宛的“示范”下 , 波罗的海沿岸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相继宣布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