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第四次中东战争,占尽先手的埃及和叙利亚,结果仍被以色列反推( 三 )


如上 , 得益于埃及和叙利亚的充分准备 , 再加上以色列情报工作的失误 , 以及以色列高层的判断失误 , 导致战争初期 , 面对埃及和叙利亚的突袭 , 以色列处于完全劣势 , 几乎被逼入了绝境 。
埃叙联军首战告捷后攻击停滞 , 以色列凭借动员能力发动反击
就在埃及和叙利亚首战告捷后 , 双方却不约而同的放弃了继续进攻 。 在西奈半岛 , 埃及军队于10月8日停止了继续进攻 , 转而开始稳固已经占有的阵地;在戈兰高地 , 由于以色列援军的持续抵达 , 埃及军队的攻势在8日陷入停滞 。
就在这短暂的战争停滞当中 , 以色列凭借长期以来建立的后备力量和科学管理铸成的后勤机制 , 开始发挥出了决定性的作用 。 在有限的时间内 , 以色列动员了多达20万后备兵源迅速投入战场 , 由于这些后备力量平日里也接受与正规军一样的训练 , 因此他们不用接受特别训练便可以迅速投入战斗 。
同时 , 在美国帮助下建立起的完备军工体系也开始发挥作用 , 大量前线损坏的坦克被重新修复投入战场 , 实在不能修复的便拆下可用零件组装成新的坦克 , 甚至连敌军前线损毁的坦克也被修复交付以军使用 。
与此同时 , 美苏双方也开始不断给战争双方输送补给 , 然而由于美军动用了更为先进的C-5运输机 , 再加上以色列的机场更为完善先进 , 使得美国的“输血”速率远超苏联 , 在比苏联少飞行370架次(苏联935架次、美国565架次)的情况下 , 美国竟然比苏联多运送了6400吨物资和装备(苏联1.6万吨、美国2.24万吨) , 而以色列航空公司也运送了5500吨的物资与装备 。
凭借迅速集结起来的力量 , 以色列于10月8日开始在更为危险的戈兰高地发动反击 , 到10月10日便迫使叙利亚部队退回了开战时的边界 。
之后 , 为了迫使叙利亚退出战斗 , 以色列军队从10月10日开始攻入叙利亚本土 , 并在夺取巴珊20平方公里土地后 , 开始用重型火炮炮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市郊 。
眼看战局不利 , 约旦和伊拉克开始派出援军支援叙利亚 , 其中约旦派出了一支远征部队 , 而伊拉克则派出了500辆坦克、700辆装甲车和3万人的军队 。
伊拉克的参战使得以色列的进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 但却无法击退以色列部队位于巴珊的突出部 。 就此 , 以色列北部战线开始处于焦灼状态 , 但威胁已经大部解除 。
在与以军对峙数日后 , 为了帮助叙利亚缓解压力 , 萨达特命令埃及军队在西奈半岛继续发动进攻 。 此战 , 埃及投入多达上千辆坦克 , 而以色列也投入了八百辆坦克 , 埃及的主动出击使得他们脱离了己方的防空导弹射程 , 结果在以色列空地一体攻击下 , 埃及在损失了四分之一坦克之后 , 被迫退回了出发阵地 。
在与以军对峙数日后 , 为了帮助叙利亚缓解压力 , 萨达特命令埃及军队在西奈半岛继续发动进攻 。 此战 , 埃及投入多达上千辆坦克 , 而以色列也投入了八百辆坦克 , 埃及的主动出击使得他们脱离了己方的防控导弹射程 , 结果在以色列空地一体攻击下 , 埃及在损失了四分之一坦克之后 , 被迫退回了出发阵地 。
与此同时 , 美国间谍卫星通过侦查发现 , 西奈半岛的埃及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之间有一个长达50公里的缺口 , 并迅速将此消息告知了以色列 。
于是 , 以色列集中大量步兵迅速通过该缺口 , 直接抵达了苏伊士运河东岸 , 将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一分为二 , 之后一小批以军又渡过运河抵达西岸 , 并建立桥头堡 。 之后 , 以军大量步兵乘坐充气船渡河 , 夺取了运河西岸埃军的防空和反坦克飞弹阵地 。 (美国费尽心思也没搞到手的SA-6防空导弹 , 事后被以色列连导弹带雷达送给了美国)
10月16日夜间 , 以色列在运河上完成浮桥假设 , 之后以色列装甲集团开始渡河 , 并沿运河西岸迅速南下 , 就此切断了埃及第三军团向西撤退的路线 , 将其彻底包围在了西奈半岛 。 紧接着 , 以军开始自运河区向埃及首都开罗发动进攻 。
1973年10月22日 , 在美苏达成协议之后 , 联合国通过了停火决议 , 双方开始命令以色列与埃及立刻停止战斗 。 埃及最终于当日接受停火令 , 叙利亚也被迫宣布停火 , 伊拉克政府也下令伊拉克部队返国 , 以军虽然也接受了停火令 , 但以军却仍在行动试图歼灭埃及第三集团军 , 后在美国干涉下 , 才被迫于10月26日停下进攻脚步 。
此战 , 阿拉伯国家死亡8500余人 , 损失坦克2200余辆 , 损毁飞机440余架 , 而以色列则死亡2800余人 , 损坏坦克850余辆 , 损毁飞机110余架 。 结果埃及和叙利亚非但没能夺回失去的领土 , 反而再次丧失土地 , 甚至连首都都面临着以军的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