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近代步兵战略机动力超过骑兵?小说《窃明》到底歪曲了多少军事常识( 三 )


▲图11. 于伦施密特上校
于伦施密特的暂编团约有400人 , 下辖4个通过抽签选出的百人队(上乌金斯克第1哥萨克团第1、2百人队 , 捷列克-库班骑兵团第5百人队 , 达吉斯坦第2骑兵团第3百人队) , 其中一半是外贝加尔的哥萨克 , 一半是由切尔克斯人和达吉斯坦人组成的高加索民族骑兵 , 平均每人配发300发弹药、1日份的罐头补给、2日份的饼干以及足量的茶叶 。
▲图12. 捷列克-库班骑兵团合影
此外 , 每个百人队均配备1名翻译方便与中国人交流 , 也都留有5匹运输弹药的驮马和2匹准备用于运送伤员的备用马匹 。 第17工兵营的参谋上尉费奥多罗夫(Фёдоров)还率领一支同样乘马行进的工兵小队携带6普特(约98千克)的硝化棉负责炸桥 。
▲图13. 哥萨克与中国翻译
2月18日(公历 , 下同)下午1点半左右 , 暂编团从乌邦牛录(Убаньюлю , 今沈阳市辽中区乌伯牛村)出发 , 高加索骑兵在前 , 哥萨克在后 , 牢牢地将最金贵的工兵包在当中 。 支队在俄军控制区边缘的卡力马(Каляма , 今沈阳市辽中区卡南、卡北村)踏过冰封的辽河 , 进入清军控制下的西岸“中立区” 。 此后为防止日军侦察及当地亲日的“红胡子”马贼袭击 , 俄军避开大道改走高粱茬地 , 一边搜索一边行进 , 前卫部队分成左右两部 , 各自在大部队前方300-400步(200-300米)处游弋 。
▲图14. 正在野地里穿行的哥萨克
不过 , 沿途村落里的清军倒是对俄军颇为恭敬 , 不仅迎来送往 , 而且还代为征发粮秣、提供里程信息 。 这也让该团顺利地在傍晚5点半抵达奚家窝棚(Сидякошен)附近 , 而后稍作休整:人喝茶、马嚼料 , 就地取材做饭进食 。
▲图15. 正在中国村落里进行征发的俄国骑兵
晚上9点 , 休息完毕的俄军骑兵开始收拢队形夜行军 , 哥萨克也拿出了依靠星星辨别方位的传统技能 , 骑兵纵队安静地前行 , 没有人敢大声喧哗或抽烟 , 直至19日早晨6点半抵达小李堡子(Сяолипуза)后 , 才选择几个能够相互掩护的邻近院落进行舍营 。 暂编团的首日行军至此结束 , 它在16个小时内完成了地图里程长达75公里(实际行进约90公里)的越野行军 , 也没有引起日军和“红胡子”的注意 。
▲图16. 待在村落里的哥萨克
出于谨慎起见 , 俄军骑兵在辽河西岸不仅夜行晓宿 , 而且故意给村民留下了误导性的行军轨迹:19日傍晚7时许 , 暂编团动身从小李堡子出发 , 它起初向西南行进 , 脱离村民视野后又改为向正南方向前进 。 当晚恰逢农历正月十六 , 月色虽然怡人 , 却让俄军提心吊胆 , 担心在能见度良好的原野上被人发觉 , 不时响起的爆竹声更是把俄军折腾得高度紧张 , 暂编团在未曾大休息的状况下最终行进65公里左右 , 于20日凌晨4点半抵达大洼(Тава , 位于今盘锦市大洼区洼边子村附近) , 而后选定海城西南5公里左右的盖家屯(Гайзяитун , 今鞍山市海城市盖家村)附近铁路桥作为破坏对象 。
▲图17. 休整中的哥萨克百人队
高度戒备的俄军分成四部分舍营 , 村庄周围设置大批步哨 , 此外还严禁村民出入 , 偏偏有一支倒霉的迎亲队伍 , 却在此时吹吹打打地靠近了大洼 , 俄军起初以为乃是“红胡子”来袭 , 弄清真相后 , 也还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关进马厩以防万一 。 20日傍晚7点 , 暂编团再度动身 , 越过沼泽丛生的辽河下游重返东岸 。 当夜 , 俄军抵达海城附近的铁路桥 , 几十名准备不足的守桥日军显然无力阻挡 , 21日凌晨3点 , 俄军骑兵和工兵开始爆破铁路和桥梁、割取电话线 。 巨响过后 , 踪迹已然暴露的俄军于4点15分动身离开 , 踏过辽河后于上午8点半回到大洼村 , 而后仅仅在村里休整3个小时 , 就先是西进而后突然转向西北方向 , 于当晚9点左右抵达双台子河畔的傅家庄(Фуцзязо) , 从村民口中得知此处并无“红胡子”出没后 , 俄军除少数轮岗步哨外其余人员悉数舍营 , 马匹也全都解鞍 , 毕竟 , 他们在此前26个小时内已经行军140公里之多 , 此时正亟待休整 。
▲图18. 中国村落里的俄国骑兵
22日上午8点 , 暂编团向北赶赴卡力马 , 不过 , 已经惹出巨大动静的这股俄军骑兵 , 回程时终究没有来时那么小心 , 路上自然也不会平静 。 午后时分 , 暂编团遭遇日军小部队和大批“红胡子”的截击 , 战至傍晚才得以向北突围 , 行军至23日凌晨2点返回相对安全的辽河东岸古城子(Кучинцза)村 , 而后立刻生火喝茶做饭休整 , 当天合计行军110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