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突围,江西北强南弱格局能否改写( 二 )


从省会首位度来看 , 2019年南昌GDP占江西全省22.6% 。 放眼全国 , 南昌之后 , 大多是省内经济和人口密度大、强城云立的东部省会 , 如福州、广州、南京、济南等 。
以赣州自身实力衡量 , 中部六省中 , 赣州是唯一人口超过省会的副中心城市或经济第二城 。 数据显示 , 10年来 , 赣州常住人口一直比南昌多出300万以上 。
其他省份中 , 武汉、合肥、郑州等强省会 , 常住人口基本均比副中心城市或经济第二城多出300到500万不等 。 长沙虽然曾以10万人以内的缺口不敌省内城市衡阳 , 但随着近年来省会吸引力一路提升 , 到2019年底 , 长沙常住人口已反超衡阳100万以上 。
整个中西部地区 , “一城独大”的省份中 , 省会城市与副中心城市或经济第二城相比 , 少则二三倍 , 多则五六倍 。 如果聚焦中部六省 , 这一比例也基本在2~3倍的水平 。 唯独江西 , 第一位南昌GDP仅为第二位赣州1.6倍 。
“副中心”突围,江西北强南弱格局能否改写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wind及公开报道 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有分析指出 , 江西已经从“一主两副”格局 , 朝南北“双核发展”趋势转变 。
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 , 据地理位置之利的赣州 , 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外溢和产业转移上 , 有着“近水楼台”的天然优势 。
今年4月 , 江西成为继宁夏、贵州之后 , 全国第三个、中部第一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 当时国家批复就明确:该试验区建设 , 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10月 , 江西又出台政策 , “支持赣州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
“副中心”突围,江西北强南弱格局能否改写
文章图片
03
机遇之下 , 赣州建设副中心城市的脚步正在加速 。
政策支持上 , 2017年起 , 江西相继出台政策文件、赣州明确重点工作和责任分工 。 今年6月 , 江西又出台18条政策 , 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10月 , 明确“重点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新一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
基础设施上 , 随着时速350公里的昌赣客专通车 , 赣州去年底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 不仅如此 , 为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 , 赣州正朝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方向努力 。 目前 , 赣深高铁、兴泉铁路正在建设 , 将于明年建成通车 。 届时 , 赣州北上南昌、南下深圳只需2小时 。
产业成果上 , 今年7月 , 珠海格力电器正式签约赣州 , 与赣州在智能制造等多方面开展合作 。 这也是赣州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 引进的第一家世界500强制造企业 。
“副中心”突围,江西北强南弱格局能否改写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赣州市政府官网
曾经的“老少边穷”一跃成为“桥头堡” , 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 不过 , 在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看来 , 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 赣州还还存在不少短板:一是缺少大支柱产业、龙头企业 , 二是缺少龙头企业品牌 , 三是赣州高校不多、缺少人才 。
实际上 , 赣州此前一直是一个小县城 , 直到1999年才正式升格为地级市 , 城市承载力有限 。 为扩大城市规模 , 赣州历经数次区划调整 。 在《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 , 当地目标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至2020年发展到200万 , 至2035年发展到320万 , 建成I型大城市” 。
不久前 , 赣州宣布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 , 也正是希望进一步“扩大城区人口规模” 。 不过 , 自2019年底国家明确“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后 , 已有不少大中城市积极响应 。 即便在江西省内 , 省会南昌也已于今年4月宣布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 。 赣州的反应 , 显得有些“姗姗来迟” 。
尤其 , 摆在赣州面前的严峻现实是 , 由于缺乏产业支撑 , 与大多数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一样 , 赣州还处于人口流失状态 。 2019年底 , 当地户籍人口983.07万人 , 但常住人口只有870.80万人 , 人口净流出超百万 。
放开落户之后 , 如何真正留住人 , 或许将是包括赣州在内的众多中西部副中心城市 , 未来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 。
采访人员|
黄名扬

辑|
刘艳美 赵云 杜波
校对|
程鹏
“副中心”突围,江西北强南弱格局能否改写
文章图片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副中心”突围,江西北强南弱格局能否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