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华、北大是种咋样的体验( 二 )



最后我给北大在我省的招生组打了电话,对方回话说:“今年大家估的分都蛮高,根据我们这边掌握的数据,没有675就不要报了。”

我憋在卧室里想了一晚上,觉得这些人要么高估了自己,要么是在耍诈。因为根据我对自己高考发挥的估计,以及对这帮人的了解,我觉得排除了耍诈成分后,自己应该就在北大分数线的门槛附近。

特别是,我在高中三年都有很强的北大情节,于是就鼓起勇气走出卧室,给爸妈说:“就报北大了,不行就复读。“

最后的结果是:只有两门估错,一门多了2分,一门少了2分。

估分671,实际得分671,录取分数线671。我成了当年北大在我省招收的最后一名(国防生、定向生除外)。

由于我省当时人均GDP全国倒数第一,教育水平也排全国倒数,于是我就抱着自己是“全校最差生”的心态踏入了北大校门。

入校后第一门期中考试,老师是著名的捕快,考完后大家都比较懵逼,只有我和上面那位保送的室友说自己把卷子做完了,于是一时间大家都觉得我和他比较NB。

最后公布成绩,2/3的人不及格,室友满分,我不及格。

直到现在,这还是室友们常提起的一个笑话。

本科毕业八九年了,当年很在乎的绩点和成绩,现在都成了浮云。“北大”也从一个令人向往的大学,变成了一年去一两回的大公园,自己的一切都在跟这所学校脱绑。

个人发展的好坏,知识和财富积累的多寡,似乎跟这个学校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央企总部的那位室友,上周吃饭时,我们问起他当年都是咋考的,怎能如此NB。

室友说:“没啥,都是套路。”

似乎就是这样,从校园出来久了,回过头去看看以前的事,就觉得许多东西其实都是套路。

应付考试有套路、应付工作有套路、应付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套路。而考试往往还是其中最容易的一种。

翻了翻母校过去5年的就业报告,留京率从70%一路下降到了40%——户口、房子、薪水、配偶、育儿,往往都比考试更难。

说白了,北大清华,和“**一中”、“**实验中学”等等各地知名中学一样,就是人生中一个阶段,而并非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本科的基础课程,其实各个正规大学都差不多,就看自己有没有认真学。如今我在工作中用到的各种知识,大都也是毕业后自学的。

读研究生、工作后,身边大把的非名校出身的同学同事,许多发展得不错的朋友,其本科也都是不知名的小学校。

当然,这不是说”名校无用“。还是上面的思路:名校只是一个普通的阶段,而不是最终的目标。就像普通初中也有少量好学生能考到顶级高中一样,普通大学也有少量好学生能考到顶级大学、进入顶级公司、发展出顶级的职业道路。

总的来说,如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可能越来越不取决于当年考上了什么学校,而是像这幅图一样,取决于能否保持终身学习、持续上进、敢不敢接触新领域和新方向。





特别是对于祖上积累不深的人而言,这一点就更为重要——既然都是给别人打工,那就得准备好面对市场、技术、老板需求的快速变化。光吃老本、啃学历是没用的。

特别的,我们可能是最后一辈能从山沟走进城市、考入清北、扎根北京的人。我们当年所享受的义务教育、选拔机制、高考等,相比社会现实而言,都相对纯粹、公平得多。

于是,不少顶级大学里出来的人,都难以适应这个社会更加复杂的评判机制。

所以我自己的感受就是:越早认清自己是一个打工者,越早放下名校包袱,像个“普通人”一样去讨生活、去接触这个社会、去提早思考和面对将来生活中会遇到的种种难题,可能才能活得更自在、活得更好一些。


我的一些相关回答:

早两年买房的和现在买房的人,生活有怎样的不同?清华北大博士为何选择从事高中教育工作?第一次知道自己要当爸爸了是种怎样的体验?中国人很聪明而且小学初中高中所学的知识比美国的孩子多得多,为什么中国的学术比不上美国,究竟差在哪呢?
公众号:黔财有话说
微博:黔财有话说_塞冬

■我算是实打实地考上了。裸分,比分数线高挺多,除了姚班光华专业随便挑。
出成绩那天睡到中午,醒来成绩还没查就已经收到招生组联系。之后查成绩,各科都很正常。只是后来听说那年题难,分数线比往年低了十多分。于是我这个看上去正常的成绩,竟然出乎意料地还不错。
然而和你们不一样,我最后都没去。各种原因,选择了出国,一个在国内知名度极低的小学校。和招生组学长聊完走出北大的最后那天,阳光晃眼,天气闷热。最后回头看了眼北大东南门,有走上不归路的悚然。我深刻明白,这看似平淡的一天着实是命运风起云涌的叉路口。而我头也不回地,走向了“丛生的荆棘”。
太多人不会直接说,但暗地里大约都会觉得我这选择蠢,莫名其妙。而我在质疑声中,渐渐没了最初的热血和梦想,开始怀疑自己对教育的定义和追求。甚至潜移默化地,习惯了向亲戚朋友介绍“我考上过北大“,通过这他们眼中“全世界最好的大学”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直到时间慢慢过去,离那场带给我人生中最漫长纠结的考试越来越远,我忽然觉得有些明白。“考上北大”这件事能证明一个人是很厉害的高中生,但不能证明一个人是很优秀的大学生,甚至很优秀的人。若说体验,这是我的成就,是我人生中里程碑一样的事件。和我“第一次学会跳舞”,“拿到演讲比赛冠军”,“写完自己一部小说”一样,是有趣,有价值,而值得铭记的。但这绝不是我的标签,不是我可以拿来虚伪地“证明自己”的工具。
后来在新的环境逐渐融入,获得了自己最初期盼的许多教育环境与资源,更是有了新的光辉成就。我便很少与别人提起我考上过北大了。就好像如今再不会提起初中时做的小课题研究,不管当时多么令我自豪。只是,偶尔驱车几十分钟奔赴一顿四川火锅,会很怀念地跟朋友讲:北大门口的火锅又便宜又多,想当年老子还考上过。




谢谢所有鼓励的声音。高中毕业时并没有什么“思想超过常人”,只是有一腔年少热血罢了。

■2020.8.14更新:
今天下午拿到通知书啦!












以下原回答:
我我我我我我我终于有机会来答题了!!!
今天(1月7日)下午刚查到的分!!



2020年9月p大本科新生前来报道!!!开心!!!
一路走来,期中、期末、零模、资格考,这些就像是马拉松的一个个打卡点,每每迈过一个坎,便离终点更近一点点。
感谢18岁前努力的自己,数学不好,暑假里每天两张数学模拟卷,今年做完了买去年的,天利做完了刷恩波的,林林总总也过了有100多张数学卷;语文不好,为了写好议论文,每周摘抄优美句子、名人名言、小众案例,也是考过作文59(满分70)的人了;英语不好,就各种模拟题五三专四刷起来,国庆七天干掉了两本辅导书(虽然最后英语还是很菜)。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我也终于,将成为这座园子里的人。
2020.1.7
2020.1.9更新:
【考上清华、北大是种咋样的体验】哇竟然破千了!!感谢大家的喜欢~
有不少同学问怎么有时间刷题的,我来说一下。我们学校每天3点40分放学,周末不补课,寒暑假也从来没有少一天,校内作业不多,所以有大把时间干自己的事。我的同学们选择出去上课,就是去各种培训机构这样,周末也有、每天放学也有,我知道的同学有一周八门课的(语文*2,数学*2,英语*3,时政*1),但是我一节课外班都没有报!一节课2-3h,还要路上的时间,这样一周下来我就比别人多了30几个小时,如果好好利用(正如我高三阶段),我认为收益是远远大于在外面上课的。但是我是个例,可能我们学校几百个人只有我没有课吧,,这种学习模式仅供参考,不是推荐哈~前提是各种错题可以自己在家解决掉,或者找校内老师问,不用听外面老师讲。毕竟外面老师一节课2h,可能只有1h不到是适合你的,这样又浪费时间还多了很多课外班作业。。如果你可以自己看懂小猿搜题,或者家里有人辅导你(比如我爸和我哥会解答我的数学问题),那就自学吧;如果需要老师提点,那就上一两个班好了,8个有点多。。
还有同学问我学习方法,我也来总结一下。1、学校课堂很重要!!老师是无私的,认真听非常有收获!无论你的底子怎么样,都不要浪费学校课堂时间!2、要会做题,我这不是题海战术吧,和某些县中比起来我很轻松哈哈哈,在刷题的过程中还出去比了演讲比赛、还创办了学校书法社、还是班长,劳逸结合很重要嗷,不能死做题;还有做题要注重效率,要总结方法,也许你这一题花了1h才搞懂,但是很值,因为你一类题都懂了,但如果光是看参考答案,也许花了5min你懂了这一题,但是不值,因为下次看到类似的还是不会,甚至是原题也不会做。
有问题的同学可以继续问嗷,我得空就来更新!我最喜欢和爱学习的人交流啦~
2020.1.30日更新:
几天没看,竟然破3k了啊!!!于是,我吐血整理了一下午,写好了一篇专门讲学习经验分享的、超过4000字的文章~有兴趣的客官欢迎移步~感谢大家的支持!??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366577

■我要是说很后悔,估计没人信,说我装B。
考上清华是我目前的人生最高峰,现在真心想扒掉自己身上清华的标签,感觉自己好失败。
家里是高考大省,农村的,当初是我们县状元,那一年县里唯一上清北的。
考上清华有运气的成分,发挥正常,也归功于自己是那种异常勤奋的人,但天资一般。
也许勤能补一部分拙,在清华期间拼死学习,成绩保持中下水平,普普通通,一点都不快乐。
毕业后工作在家乡省会,一同进去的大部分都是我们省的211,只有我一个清华,不擅长交际,性格木讷,也许是因为身上清华的标签,什么事只要做不好,都会成为嘲笑的对象,是啊,还是清华的呢,不过如此。。。
另一方面,来自家乡父老的无形压力,当初考上清华何等风光,通知书敲锣打鼓送到家,乡长书记登门拜访。村里人以为我毕业就可以进党中央,当大官,以后有事都指望我帮忙呢。
现在攒钱还房贷,车都不敢买,回家做破城乡公交,倒是有几个初中毕业的发小,外出打工买了车,搞得自己每次回家心理都特难堪。
自己做了不好的榜样,让家乡父老以为清华毕业生都是如此不堪,惭愧!

18.1.29更新
昨晚半夜随便发了一下牢骚,收到这么多鼓励,感觉很温暖。谢谢各位!
我并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说同事对我不友善,其实相处的挺好,只是自己不太争气,难免会让人笑话。
我一直在努力生活,说实话我大学过得是比较苦闷的,曾经自以为挺擅长学习的,在清华却备受打击,怎么努力都撵不上别人。。。。
但我内心十分感激清华对我的培养,四年生活会影响我一辈子。
从考入清华到毕业工作,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1、宁为鸡头不做凤尾!!2、将来一定好好培养自己的孩子的性格和习惯,绝对决定命运!!
我爸妈都是小学毕业,整日忙于生计,对我的教育基本没有,自己性格孤僻,遇事悲观,不善交际,唯一显著的优点就是很勤奋。因为性格原因,错失了太多机会,很多时候,一次抓不住,就永远失去了,明明一手好牌却因为性格,打的稀巴烂。

■2014考上THU,工科狗一只。老实说从小就没觉得自己会考上清华北大。一直处于成绩不错但也不是最好的那种。不喜欢学习。不过有个习惯,先写作业再做别的。因为我是那种有什么事没做又明知不久之后会做就会心里一直惦记这件事的人,玩也玩得不痛快。举几个极端的栗子。比如小学会站队回家,有时候嫌走得太慢,一边走一边写作业比如小学初中高中,放几天假或者寒暑假,老师可能会提前布置作业,发一本练习册或者试卷,还没放假我可能就把所有作业写完了。。比如初三的时候,有那种试卷集。老师会规定每周写多少套。我就很喜欢一直往后面刷,带着好几个同学天天比你刷了多少我刷了多少……高中后来有些人就跟我说,你再努把力就可以考清华北大了。然而真的是从来不会想自己会去哪里,只有一个感觉就是不会留在省内。再后来就高考了。语文就崩了,9个选择题只会2个。中午回来躲洗手间哭。擦干眼泪不想让爸妈担心。走出来吃饭,扒了没两口就忍不住哭出来了。把我妈吓着了,老爸让她带我出去走走,我妈就陪着我一边走一边安慰我。后来回来吃饭中午还睡着了。虽然数学发挥也只能算正常偏低一点。不过第二天理综英语还算正常。对答案估分比真实分数高1.5分。。分数线出来之后,总分高了10+,后面有一个单科线,一开始没搞懂以为也要过,给我爸打电话说清华去不了北大也不去不了(语文数学差几分),只能去XX大学(我报的第三个),后来才知道是压线同分的再比。录取之后。。我觉得我大概是中了什么咒。从小开始,升初中我说我不去那个初中最后去了,初中时候我说我不去那个高中最后去了,高中时候我说我不喜欢北京最后偏偏又去了北京→_→在THU,第一个学期很轻松成绩也很难看,现在回想起来期末复习什么也没懂竟然就考试,我也是心大。。成绩出来之后,三个室友都前十,我一个大概在70%左右→_→后来的学期,也没很认真,平时作业认真写,考试周认真复习,成绩也算是慢慢赶上来了,奈何第一个学期成绩太拖后腿,总GPA也只能说差强人意。然而,自认为并没有什么能力,渣渣一枚。没有什么做过太多科研没有做过太多社工没有认识多少有趣的人大多数时间自己一个人,室友们都太强,泡实验室的泡实验室,忙社工的忙社工。。学习社工社交方面,我很懒,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学生。浪费了学校提供的各类资源,浪费了大学的时光,没能get多少技能,不过我想再来一次我也应该还是这样吧前段时间跟班里一个女生聊天,问她大学有没有什么遗憾,她说,还好,没有吧。嗯,我觉得虽然会觉得自己没有像室友们那样做出多少科研成果锻炼多少社交能力,也许会有那么一点遗憾,但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不一样吧。我也喜欢我这样,每天早睡早起,安安静静过一天,看看书散散步刷刷手机。其实我最想要的生活,是以后能有自己的一小块地,种种菜。不想要多么了不起的人生,哪怕贫穷一点,哪怕平凡一点。嗯,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貌似偏题了。。反正也没人看,自己写写记录一下hhh■认识到无限的可能性。比如宿舍隔壁每天打游戏的死宅,居然是某省数学集训队的种子选手。比如每天嘻嘻哈哈,沉浸在rap里,拿下校歌赛原创组冠军的朋友,居然曾经是某省省状元。比如每天等跑到北大,风雨无阻找女票的室友,和他女票从中考到高考都是轮流做第一。在清华待久了,觉得身边的人都很普通,一样爱玩,一样上课打瞌睡,一样考前突击,一样为了追妹子发愁。可每个人都太不普通。他们身上藏着辉煌的过往:状元、奥赛金牌或着各类赛事的收割者。每个成就都足以骄傲一辈子。然而在偌大的清华,没人会把这些过往当做是炫耀的资本,因为人人都如此。身边的每个人都有无比清晰的未来规划,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要成为怎么样的人,要怎么做。有同学大一开始就决定做基础数学研究,他们考进学堂班,研修大量高年级课程,在我还没搞清楚曲面定向时,就已经对流形对拓扑有广泛涉猎。有同学铁了心想做金融,于是实习面试一次接着一次,西装革履,奔走在楼宇之间。有同学想做音乐,于是原创单曲一首接着一首,网易云上有他充满宋冬野气息的民谣单曲,歌赛上有他行云流水的弹唱。有同学从隔壁辍学,复读重考thu,只因为不喜欢自己原来的专业。但是最近好像又休学了,可能也不喜欢数学吧。。。每个人都在有条不紊做些自己认为对的事,而不是听从过往的经验说,你这么做容易失败,你不适合做这个。清华人是不爱循规蹈矩的,每个人本都就是经验的生产者,每个人都在创造无限可能。不再像高中的大家拥挤在通往大学的独木桥上,大学更像一个四通八达的广场,你可以走向任何一个你觉得可能的方向,每个方向都存在无线精彩。每个人活得其实很孤独,却又很幸福。孤独是说,每个人的规划都可能不被人理解,幸福是说,你可以奔着自己描绘的蓝图坚定地走下去。借用最近比较火的校庆宣传电影《无问西东》的台词结尾:“愿你在被打击时,记住你的珍贵,抵抗恶行。愿你在迷茫时,坚持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好吧有点像鸡汤23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