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清华大学官博发布清华学生的作息表,每天只睡5小时?这种作息方式是否在透支身体

在为什么有些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就可以保证正常的工作中提到,极少部分人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睡眠时间异于常人,可以长时间的睡少于5小时并保持工作效率。对于其他部分人来说,睡眠时间的不足意味着工作产出的大量损失。即便是对于这些有相关基因突变的人,这样的生活习惯也意味这更高的健康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癌症等的发病风险大幅增加。实际上,所谓8小时工作制(每周五天,一周共工作40小时)的设计,并非是资本家的仁慈,而是资本家追求效率最大化的设计。因为超过这个时长的工作/学习,会大幅降低人的工作产出/学习效果。一些人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在缺少足够和规律的睡眠的情况下,其对工作/学习产出的削弱效果更为严重。



每周工作时长超过40小时后,工作产出并不会增加相比于睡眠足够的人群,睡眠障碍、睡眠不足者的产出损失明显更为严重。而且睡眠不足者会花费显著更多(近三倍)的时间在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上。



相比于足够的睡眠,睡眠时间越短者其产出损失越大并且,睡眠不足者的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决策、记忆和动机都有显著的削弱。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学习效果显著变差。



睡眠时长对学习成绩具有极好的可预测性。具体地,在一定范围内,睡眠时间越长的学生学习成绩(GPA)越好,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的天数越多的学生,GPA越差:



每周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的天数越多的学生,GPA越差;在一定范围内,睡眠时间越长的学生GPA越高不仅充足的睡眠时间很重要,睡眠的规律性也很重要。在睡眠时间足够且一样的情况下,睡眠规律的学生其成绩明显更好。二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在睡眠时间足够情况下,睡眠越规律(SRI)者,GPA越高总结:
每天睡眠5小时或更少对绝大部分(\u0026gt;97%)人不具有操作意义(做不到)。这样的睡眠不足对所有人群都是高危的,具有极高的健康风险在少于足够时间的睡眠下,睡眠时间越短工作和学习的产出越低在睡眠时间一样情况下,睡眠起止时间越一致工作和学习的产出越高宣传每天只睡5小时不是蠢就是坏|我不是清华的,但我姐是,我姐夫是MIT的博士后,我本人在清华博士生宿舍楼住过两个月,学霸我见的多了,学霸相关问题下的大部分热门回答我都仔细研究过。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清华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是每天只睡5小时。
这种的属于极其罕见的个例,我不太赞同官方过度宣传这种例子,这其实属于贩卖焦虑(尽管清华官微主观上无营利目的),那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急功近利的人会盲目效仿的。经过网络的广泛传播,这种新闻对整个社会来说有害无益。
从本质上来说,熬夜意味着懒惰,真正自律的人一定明白睡眠的重要性。过度压缩睡眠会损害身体各个器官的健康——包括大脑的神经系统。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
学霸并没有神一般的身体素质,他们都是普通人,虽然清华很重视体育,但大一新生的平均体质甚至还不如普通高校,尽管学霸们进入清华后会有意识的锻炼身体,但这并非他们成为学霸的原因。他们学习牛逼是因为他们懂得精力分配和时间管理,效率、专注才是他们无与伦比的学习利器,而不是什么不睡觉——只有傻子才会用不睡觉的方式假装很努力。真正的努力学习应该是用心和脑子,而不是折磨自己的身体。
我仅举两例:
科比“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这个梗就算不看篮球的基本也都听说过,很多人经常会用科比的这个例子来激励自己。但实际上科比在最近接受杨毅采访时曾经告诉对方:他之所以能做到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训练是因为没有比赛和训练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
衡水中学号称高考工厂,每年为清华北大输送上百名高分考生。网上因此造谣说衡水中学的学生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并用学生们在食堂打饭时都在背书的视频作为证据。但实际上呢?根据2015年文科状元的爆料,衡中的真实作息时间表(见图4)其实并不魔鬼,网上流传的那些都是别有用心之人杜撰的。



图1:2015全国高中考入清华北大人数排行



图2:2018年衡水214人考入清北



图3:制霸河北



图4:衡中真实作息表高三那个年龄基本上属于一个人体质的巅峰期,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以刻苦著称的衡水中学的学生都无法做到每天只睡五个小时,你清华的学霸们连续四年试试?估计能把学霸们逼疯!
所以,清华官微公布的这种作息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适用。还请大家不要继续传播谣言,更不要盲目效仿,以免更多人受到伤害。
补充一点:
实际上,鼓吹通过减少睡眠来增加学习时间进而提升学习效果,跟前两天热榜上的那个量子波动速读是一丘之貉——我们都知道:学习效果=学习效率*学习时间,这二者的差距无非是他们分别抓住了公式中两个不同的变量做文章,以及每天睡五小时相对更现实点而已。
这事并不新鲜,以前就有人这么干,现在还有,以后仍然会有。大家不要再上当了!
———不针对清华官微,只是说这种社会现象而已。

■先吐个槽:官博转的那张大图,根本就不是「笔记」,而是被允许带入考场的「A4小抄」。
在清华,一些理工科课程,比如普通物理,为了更多减轻学生「记忆」上的负担,更多地考察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水平,考试时会允许学生自带一张A4纸进入。鉴于此,很多人在复习时,会把一些比较难记的内容(比如公式、框架等)写在A4纸上,写得「小」而「工整」,以方便于在纸上写尽可能多的内容,并且容易被找到。
而另一方面,如果有谁在听课时就把笔记记得那么工整,那其实他大概率是「学渣」。因为,「笔记记得工整」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它并不会使你学得更好,反而占用你集中精力听课的时间,是得不偿失的。连这点都不懂的人,大部分是考不上清华的。

至于「每天只睡5小时」,那更是自我感动的「形式主义」了。我觉得,在所有让学生成绩更好的特点中,「睡眠时间少」可能是相关度最低的特质,甚至可能「负相关」的,毕竟,睡眠不足真的会对精力会有很大的影响,降低学习效率,还会影响健康。
我记得之前有一个调查,调研了清华特奖们(每年综评最优秀的十几个清华学生)的睡眠时间,结果发现,他们和大部分人一样,基本上都是每天睡7个小时左右,而且既有11点睡到6点的,也有2点睡到9点的(研究生不需要上课);由此可见,优秀不优秀和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并没有太大关系,关键的是醒着的时候在做什么。
综上所述,我认为清华大学官博的运营人员应该既不是清华学生,也不了解清华学生。出了这个丑,我觉得很遗憾。

■人才啊!适合享受996福报。

■醒醒,每天早晨9:30离宿舍区最近的桃李园食堂人满为患。

■每天只睡五小时,这是属于少数人的特权,普通人学不来的。
我本科的时候看着同寝室的学霸每天三点钟睡觉,能用完一个半充电台灯的电量,第二天还能七点半起来赶早上第一节课,心生敬佩,决定向他学习,晚上只睡四个半小时。
我坚持了一周,感觉心脏狂跳,马上要猝死,果断停手了。
这种反人类作息终归是学神们才能有的东西。如果你学不来,就不要学,可以学一些学得来的东西,比如原博第八张图:



就是这个开卷考试伴侣,我相信但凡是个你清传统工科学生都写过这东西,而且大多数人都能写得密密麻麻,整整齐齐。
学学这个多好,保不齐因为多往上写了个知识点,你的期末成绩就提了五分呢。

■我不喜欢清华这条微博传递出来的价值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整个社会把平凡看成一种罪过,把休闲娱乐也当成一种罪过。清华这条微博就是在告诉你,看看吧,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玩乐!
小学生没有资格玩乐,因为你要努力学习,考个好初中。中学生没有资格玩乐,因为你要努力学习,考个好大学。大学生也没有资格玩乐,因为清华学生比你聪明那么多,人家都每天只睡五小时天天努力,你还玩个屁。
至于毕业工作之后,那就更别玩乐了,马爸爸喊你996修福报呢!
一辈子就这么被舆论裹挟着过“奋斗的一生“,有意思吗?反正我觉得特没劲!
我并不否认奋斗的意义,而是讨厌这种把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比如一天只睡五小时,当成整个社会的标杆,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就被打上懒散,不求上进,没有出息的标签。看吧,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你有什么资格不努力?
极端的努力是一种选择,人有资格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只要不危害社会。然而,现在整个社会都在推崇不休息,只奋斗的一生,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就是被同龄人抛弃的失败者。
奋斗本应是一种选择,却被舆论渲染成不得不做的事情,就像马云说996是一种福报一样。笑话!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才会把透支身体健康,牺牲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全天候不休息只工作这样的生活当成福报?
996和955本该是两种不同的工作生活方式,人们有权利作出选择。你可以选择996全力拼事业,代价是放弃和家人相处和教育子女的机会。你也可以选择955,可以平衡事业和家庭,但职位上升得可能没那么快。但现在,996成了学习勤奋、升职加薪、有出息的福报,马云公开号召大家必须996,955变成了应该被淘汰的不上进员工,凭什么?
我也讨厌这种现象,把清华极为少数的个例当成一般大肆宣扬,让不明真相的人以为,清华甚至是北大的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的。
我特别讨厌被代表,只要我碰到类似“清华北大的学生都如何如何“的说辞,我必然出来插一句,我不是,别代表我。其实清华北大的大部分学生,也会犯懒,也喜欢吃喝玩乐,看到漂亮帅气的小哥哥小姐姐也会动心,但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可爱的人,不该被代表,不管代表他们的人是多么优秀多么勤奋。
我希望清华官微,不要传递太过单一的价值观,应该试着展现各式各样普通清华学子的风貌,而不是把“Allworkandnoplay”当成指导纲领。
当然了,这样兼容并包的要求,对于清华确实太高了些,毕竟清华大学距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一千米的距离呀!





■我前几天发了一个想法,等一下原文贴在最后。发这个想法的原因,是一个做大学老师的朋友分享了一个公众号文章,晒出某院士在阅兵观礼台上,阅兵开始之前抽空摸出paper看,被人偷拍到了。我看了以后特别震撼,久久不能回过神儿来,我想:“这就是为啥我还在瞎混,而人家是院士吧。”但后来我又想了很久,我觉得这是我在给自己找借口开脱:院士做到这个程度自然可敬,但我根本不需要做到这个程度,也可以追逐我想要的职业生涯、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
如果拿顶尖高手的极端案例来自比,最后得出的结论一定是“我做不到所以我自甘平庸”,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对的。就比如每天慢跑三十分钟对身体健康有好处,结果某人坚持不下来,然后他拿自己的运动量去对标刚刚马拉松跑进两小时的那哥们儿的训练量,得出结论“哇,我做不到人家那样,怪不得我身体不行”,他身体不行不是因为没有一年365天大量训练,而是一天三十分钟跑步也坚持不下来。就如你学术不成功不是因为你做不到重大活动里抽空看paper,而是你一天天闲得没事儿的时候也不会看paper。想做到最顶尖很难,但想做成点儿事情,或者成为你身边可见的那些优秀分子,难度没那么高,是可以做到的。鼓吹极端优异的案例,不是励志,而是开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