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班上的第一名,现在是成功的人吗
梁彬是我的同班同学,当年高考考了655分,是我们县的理科状元。放榜那天,县教体局领导敲锣打鼓往他家中送道贺的锦旗。现在他在北京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工资不算低,今年不仅交上了房子首付,还买了辆车。由于今年没买到春运车票,我问他可不可以坐他的顺风车回家?他回复我,可能今年不回去了。接着他又问,你们在学校不是放假早,怎么不早点买票回去?
「有点儿不想回家。」我实话实说。
没想到他立刻像找到知音一样,说:「真是亲兄弟啊!我也差不多这想法。」
我追了一句:「咋啦,你们村里的狗见到生人就咬啊?」
他说:「要真是狗咬也就罢了,我是有点怕见到我爸。」
02
梁彬虽然是我们县的理科状元,可由于填报志愿时太保守,并没有被北大清华录取,而是读了北京理工大学的本硕连读。对于我们这些没能够「走出本省」的同学,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对于他,还是有些遗憾的。
这种遗憾不只压在他一个人心上,后来在网上聊天时,他告诉我,几乎每次放假回家,他爸都会在饭桌上跟人说起当年被县领导接见的往事,并一个劲儿地叹气,说如果当年报的是北大就好了。
有时,梁彬预感到他爸又要旧事重提,就赶紧把话题往其他地方扯,但根本无济于事,该说的还是要说。后来他便懒得管了,毕竟他爸是风里来雨里去的泥腿子,那次领导到家来,对他来说,大概就是人生的最高点了。
农村出来的孩子大都能够体恤父母的艰辛,在生活上省吃俭用。我读大一时便开始做家教,而梁彬则更是懂事,一入学时就办了助学贷款,课余时间还做了很多兼职,推销报纸、发传单、做促销员,挣到的钱基本可以满足日常开销。
为了不让爸妈担心,他每次打电话给家里,都说是学校发了奖学金,或是给贫困生发了助学金,让他们不要操心他,省下来钱供弟弟读书。
或许是他的家里人真的对外面的世界了解有限,他的话总是能够让他爸很信服。但那一年春节回家,梁彬就发现他爸又有了新的话题——他总会貌似无意地提到自己的儿子多么棒,拿奖学金像喝凉水一样轻松简单,花销根本不用他操心。
酒桌上传来不绝于耳的称赞声,好几个堂伯都羡慕他爸命好,称赞他教子有方。梁彬低着头什么也没说,运动鞋里长了冻疮的脚趾头火辣辣地疼——那是他在西单商场外面做促销冻坏的。
03
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也考到了北京,和梁彬接触便频繁了许多。
有一年,我们和另一位高中老同学小萌在一家街边夜市吃烧烤,多喝了几杯酒,就聊起各自最近的烦心事来。我和小萌话比较多,好像从发牢骚中找到了共鸣;梁彬一开始只是埋头吃牛板筋,后来,突然没来由地说,他特别想不通,不过就是在北京读个书而已,「在北京就一定认识国家领导人吗?」
我和小萌愣了,问他:「发生什么事了?」
他苦笑着说:「中午我爸打电话给我,说我二姑家和邻居因为宅基地的问题干仗,我表弟被公安局抓起来了。我就问了一句谁是主要的过错方,我爸就按不住火了,说,『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闲心问这个?你赶紧,快点到上头找人,把你表弟整出来』。」
我们听着梁彬模仿他爸的语气,都忍不住捂着嘴笑。我问他:「咱们都是学生,你爸凭什么觉得你『上头有人』呢?」
梁彬哭丧着脸:「就是呀,我也是这么说的。结果他又咄咄逼人地问我:『你不是有个同学爸爸是公安部的吗?找他帮忙呀!』我才想起来,曾经给他提过,我一个室友的爸爸在公安部上班。可是人家是普通办公人员而已,再说,这都哪儿跟哪儿啊,这种事不应该按法律程序办嘛!」
我们俩也一时无语。还是小萌打了圆场:「咱们的父母都是土里生、土里长的,没见过大世面。他们可能已经在心里把我们神化了——尤其是你,你是咱们当年的高考状元,在你爸眼里,你就是超人呐。」
梁彬最烦别人提他「高考状元」的往事,他骂了一句「X」,又端起啤酒喝起来。
04
比起梁彬,我爸妈倒是从来没有在我面前提出过这样的要求。不过我内心明白,山东和河南的父母对「当官」多有抹不去的情结,我爸也难以幸免。
据他讲,当年给我取名,就是翻着当年参加「两会」的代表名单挑出来的。而我读小学时,同班同学名字中带有「猛」的就有4个。陈猛,彭猛,王猛,张猛,每个名字后面都站着一个怀揣着热切期望的父亲。
读研二那年暑假,有一次和我爸坐在一起看电视——很神奇,这次居然又是和电视有关——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上出现了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使馆人员参加一个庆典活动的画面,我随口说了句:「那个瘦子是我师兄。」
我爸瞪大了眼:「他是怎么跑到大使馆的?」
我立刻说:「那有什么难的,考公务员呀。我们小语种考公务员,和其他专业比竞争小多了。我们上一届就有在外交部、商务部工作的,都是驻外。」
说完我还有些沾沾自喜,我爸却一拍大腿:「那还等啥,你也考吧!咱就考外交部,代表国家的脸面,说出去脸上也有光。」
听着我爸眉飞色舞地构想未来,我禁不住眉头紧锁,因为眼下我找工作的所有备选项中,「公务员」还从来没有出现过。
后来接连几天,我爸又多次提了这个「光宗耀祖」的方案,并不断想象着将来我坐在主席、部长们身后做翻译、时不时递上两句题外话的场景——直到我告诉他,驻外工作离婚率普遍都高,他才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
05
梁彬的弟弟比他小5岁,学习成绩不好,高中没有读便辍学了。在昆山打了两年工回来,家里人便火急火燎忙着给他找对象。
近几年农村的青年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很多有男孩的家庭为了儿子不至于孤独终老,早早就开始给孩子物色对象。克服了一系列的艰难险阻,梁彬的弟弟在21岁那年,终于相亲成功,找到了邻村一个同样在外地打工的女孩做朋友。
交往半年,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对方竟提出了一个颇为惊人的彩礼数额:9万9千元。
那时梁彬已经毕业,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了一年半,助学贷款还没有还完。他爸打来电话,问他:「你弟弟要结婚了,你能拿多少钱出来?」
梁彬想想卡里的余额,又想想他爸每天蹬着自行车去县城做泥瓦工的画面,咬着嘴唇说:「我拿两万吧!」
他爸那边停顿了一下,说:「好。」梁彬分明听得出来,那声「好」里带着沉重的失望。
梁彬答应了他爸说晚饭的时候把钱转过去。其实他卡里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只能四处找同学去借。同学把钱转到了「支付宝」里面,他也没有多想,便直接把钱转给弟弟。由于之前设置的单次转账金额是5000元,他需要转4次才能把钱转完。没想到刚转到第二次,弟弟的电话打过来了,接起来,话筒那头是他爸的声音:
「你是不是没钱?没钱就别转了,你赚钱也不容易。」
看似是一句很贴心的话,但那语气他再也熟悉不过了,爸爸的真实意思是:你这样一点一点地转,是打发叫花子吗?
梁彬强压住委屈,闷声说:「有钱,网速慢,这就到账了。」
其实他自己很能理解他爸的处境——起早贪黑干活,一分一厘地攒钱,他早已经把自己透支了,可即便这样,依靠他个人的能力,要挣这份彩礼钱也根本不现实——再加上买车的钱、置办酒席的钱,梁彬想都不敢想。
梁彬的爸爸像一个在黑暗的海上游弋了很久、筋疲力尽的求生者,一看到儿子这个浮在海面上的小木桩,立即燃起了强烈的希望,以为可以趴上去获得新生。他绝对不愿相信,其实这木桩能保全自己就已经很困难了。
06
寒假回到家,梁彬发现家里不仅添置了一辆新车,在后院的一处空地上,还多了一栋两层半的楼房。爸妈喜滋滋地领着他看新房,他四处打量着,有些不敢相信爸妈还有建造这样一栋楼房的力量。跟在他爸身后,他实在没有忍住问道:「这每层楼高度也太高了,得浪费多少材料啊?」
「高么?才3米2,人家有的还整成3米5呢!楼层高了气派。」他爸不无得意地说。
可是那些无谓的浪费呢?这要多花多少钱?梁彬心中算计着,努努嘴说:「根本没必要建那么多房间,咱们家总共多少人,哪里住得完?」
「怎么住不完?以后你不回来住?」他爸瞪着眼睛望他。
「我?我一年能住几天……」
「咋,以后你退休了不回家了?」他爸似乎觉得很有些不可思议,嘴角垂着,不高兴地说。
梁彬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爸一直都以为他以后还要在老家养老,退休了就告别了城市,他的儿子、孙子也都会回到故乡。这种想法让梁彬有些难过——他知道父亲所期待的那种每天四世同堂、儿孙绕膝的生活并不会出现,至少不会发生在故乡。
没多久,梁彬对父亲的同情就被冲散了。弟弟在春节后结婚,新婚第二天晚上,一家人坐在老屋的客厅里吃饭。因为高兴,他爸特意拿出一瓶婚礼上剩下来的白酒,梁彬酒量一般,弟弟饭后还要开车出去办事,整瓶的酒几乎都是他爸一个人喝完的。
灯光底下,他爸的脸变得又红又亮,人坐在一把小凳子上东倒西歪,话也变得多了起来。他突然用一根筷子指着梁彬,有些不开心地说:
「你没有个当哥的样子!」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已然是答过一次:不仅第一,前几名都列出来。确实还没有大富大贵的。比如教书的最多是副教授,挣钱最多的是互联网公司小中层,公务员里最大的只是处长。这些八零后的成就可能不如你们想象的高。
都不容易。
小学(年级前五以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为准):我(公务员);老赵(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公务员);老侯(某985大学教师);老呼(蒙文名字某211大学教师);老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务员)。
初中(年级前五以中考前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为准):老畅(北京某著名医院医生);老程(腾讯公司小中层);老刘(美国某大学教师);我;老徐(某一线城市公务员)。
高中(理科年级前五以一模成绩为准):老畅(就是刚才那个北京某著名医院医生);老袁(中科院某分院研究人员);老宋(某211大学教师);老谢(普华永道小中层);老李(某一线城市公务员)。
高中(文科年级前五以一模成绩为准):老刘(就是刚才那个美国某大学教师);我;老汤(中纪委公务员);老马(某211大学教师);老刘(另一个某一线城市公务员)。
本科(班级前三):老廖(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老贾(四大行之一总部法务);老曹(德国某大学教师)。
研(班级前三):老陈(某国有巨型垄断企业小中层);老葛(某985大学教师);老熊(某省司法厅公务员)。
亲戚里学习最好的:我堂弟(某国家级研究所研究人员)。玩伴里学习最好的:老敖(美国某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父母同事孩子里学习最好的:老刘(大摩小中层)。总结:一,以上共25人,女11人,男14人,目前没有离世或锒铛入狱或被清退的,我们还是要做众善奉行,不断进步,热爱生活的好青年(好中年)。再,其中医生研究人员教师11人,占44%;公务员9人,占36%;其他5人,占20%。。三,已婚已育24人,占96%,这方面很顺利也得益于我们毕业时工作比较好找,房价较低。四,在国外3人,占12%,我国确实比过去混得强多了。五,收入最高的是老程(腾讯小中层前程序员技术管理)。六,在家乡内蒙古生活工作的1人,占4%,公务员。备注:一,关于这些学校:小学是省重点,初中高中国家示范,本科是某法学专业独强的专业211院校,读研是在某法学专业凋零破败的985院校。
再:内蒙古在全国统考的年代一本线在全国排十几位,处于中游,故中学时代成绩较好的学生较具有典型意义。
三,为什么同学里体制内的这么多:我们的专业是法学;你们都猜不到内蒙古人民有多爱当老师当公务员当医生,无论在哪个城市,什么学历,那种心底深处的爱都不能忘怀;其他地方,比如我现在工作的城市,情况很可能不同。
四,1975后和1985(不含)前一头一尾地赶上了经济的黄金成长期,那时工作要好找得多,收入不低,房价不高,所以九零后不需要妄自菲薄,很多八零后能成为千万资产中年男是因为时代的馈赠。
感谢邀请。
我就介绍到这里。
切勿相信读书无用论。
■我初中的第一名第二名至今都在较劲。
高考,一个T大,一个P大。现在一个伯克利,一个MIT。
见面不出三分钟,就要互相嘲讽。而我作为第三名,就每次偷拍发说说。
■我小时候班上第一名是我侄外孙女。
农村小学里面就是这样,大半同学都是亲戚,问题是我侄外孙女比我岁数还大那么几个月,幺房出长辈嘛。她是班长,每天早上就会怯生生的跑到我课桌前面,舅公,交作业了。
sorry,本长辈昨天尽顾着抓小螃蟹去了,作业没写。
那时候我对于抓小螃蟹啊,掏鸟蛋啊,抠泥鳅什么的这种事情,总有着无穷无尽的热情,迷之热爱。昨天刚去过,第二天又可以兴冲冲的跑去玩,到现在都是。侄外孙女还有个小一点的弟弟,总被我拖着一起去,爷孙俩玩儿得一屁股蛋子泥,回家以后分别挨揍。
- 你曾经的梦想是啥你现在又在做啥
- 周易,你懂多少
- 为啥在班上成绩排名靠前的同学对自己成绩不满意时,成绩较差的同学会鄙视,觉得好学生很「装」
- 你曾经疯狂地给身边人安利过哪些东西
- 曾经的你有写过哪些很傻的打油诗
- 你曾经被哪些自己所学专业的鬼畜知识震惊过
- 男友曾经拿我当备选,现在过不去那到坎,想分手,咋克制自己想找他的冲动。?
- 你介意自己的女朋友和前男友睡过吗
- 为啥喜欢北京?
- 有啥学习日语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