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的学习能力是咋样练就的( 六 )


那么,我们该如何建立这样的思维模型呢?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
■读完这帖子你会惊异发现学习高手真正的“内幕”:王者级学霸与青铜级学民之间相差的从来不止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万字长文预警:全文万字,把学习效率这事儿一次说透了!!!相信我,读完之后,可以解决你心中大多数关于“学习效率”之伤的问题了。
一、90%的人都存在的错得离谱的学习观念……
二、比高效学习方法更底层,更能决定学习效率,却少有人意识到的4大要素
三、一个真正拉开核心竞争力,让你从青铜跃迁到王者级学霸的学习方法

一、90%的人都存在的错得离谱的学习观念……
以前我也相信学习要专一。
但是当自己进入社会,需要独自承担个人生活,家庭责任,工作职责时,发现这是骗人的鬼话。
因为你会发现,当你真正进入江湖社会之后,关于学习的真相是:
有的学习必须是立竿见影;
有的学习必须急于求成;
有的学习我们必须做到多门通;
……
举几个例子。
在现在的毕业生群体中流行一句话叫,毕业等于失业。很多人毕业之后,都没有从事自己的专业;即便从事了自己的专业,你也会发现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的使用率可能不到10%。那实际工作中还差90%的知识怎么办呢?
你说老板,能不能专门再给我半年、一年的时间,等我学会了再上岗吧?
老板说,你要么现在马上给我学会,要么滚蛋!
这就是说,现在想混碗饭吃,有些学习你必须急于求成,现学现用。
老板说,我看到咱们行业新出了一个XXX技术/玩儿法,貌似很对我们公司业务的胃口呢,你给研究研究,下周给我一个结果?
你说,老板,不好意思,这不在我的专业技能之内,我没经验,也不懂,你还是另寻高明吧。
老板说,不好意思,那你另寻高就吧。
这就是说,你想要混得更好,立竿见影的学习能力,你还得有。
还有很多学习,比如,如果不懂点投资理财常识,完全交给别人帮你打你资金,很可能血本无归;不懂点婚姻常识,家庭可能会四分五裂;不懂点医学健康常识,每到医院你就是一只待宰的羊羔;不懂点基本的人际心理常识,可能只能眼看着自己这个大才子埋没,草包上位……
这就是说,在学习上你不必做到门门精,但是要想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过得顺风顺水一点,起码得做到多门通。
高质量的人生其实是一套组合拳。一项80分的专业+多项60分的业余,才是高效率人生,高品质生活的真谛。
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机器跟人抢饭碗的时代,你完全不知道你正干得风生水起的工作会不会被小AI同学给你浪到沙滩上去,成为光荣垫脚石的一代“前浪”。
这种情况之下,真正能稳保你饭碗的唯一能力就是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
当你的行业衰退,新兴职业机会出现时,你可以怎样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新兴职业技能,实现完美转身?
当工作需要时,你可以怎样在最短时间内吃透一个陌生领域的核心知识,从而为自己获得绝对的优势竞争力?
如何仅仅利用自己的一些碎片、业余时间,就能实现对一门学问的系统化深度学习?
如何让自己所学的知识马上就能够用出来,创造价值?
毕竟,一旦进入社会之后你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已经不容许你还可以像当初在学校一样,去学一些高炫酷却只能封存在象牙塔里面的知识。生活、工作都要求你,学必有所用,用必有所获。
这就是现实,就是时代要求。
所以,这已经不是一个你只要专专心心,勤勤恳恳的种好自家门前这一亩二分地,就能管你一辈子吃饱喝足的时代了。其实你比我更清楚,这是一个速度致胜的时代,我们都需要一项“速成”的学习能力。
为了获得这种快速学习能力,我们学过很多很“厉害”的高效学习方法、工具。可它们好像并没有让我们学得更快,更明白,倒是好像越学越焦虑。
按常理讲,越学越明白才对呀?为什么我们却恰好是相反的呢?
……
因为大多数人的学习方式都错了。并且错得离谱。
这是我这些年,研究分析了很多位社会上骨灰级学习高手的学习方式之后得出的结论。
我发现在快速学习这事儿上,普通人跟学习高手之间有几个根本上的观念差异。
1、大多数人把学习速度等同于获取知识量的速度。
你看看身边那些喜欢晒书单,炫耀自己读书多的人,都喜欢怎么晒?
我今天读了XXX本书;我今年读了XXX本书;我大学读了XXX本书……一年之内要是翻过两三百本书的人,说起话来声音比别人都要响亮几个分贝。
他们都认为单位时间内获得越多的知识量,就证明自己的学习速度越快。但实际上这只是代表他收集知识食材的速度够快,并不代表真正的学习效率。
真正的学习高手,他永远在想:我读什么书,一本就可以抵过别人读100本、200本书?我怎么读,可以把一本书读出别人100本、200本的效果来?如果你做到了这种境,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学习速度,谈得上是真正的高效率学习。
2、大多数人认为提升学习速度,核心在于高效学习方法。
这个观念认知可以说是非常有认知市场的。百度一下关键词“高效学习方法”,相关帖子达一个亿。




而直接以关键词“高效学习”来检索,帖子数量瞬间就下降到七千多万了。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两点:
第一,大家的学习效率之伤,太深、太广。
第二,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一致认为高效学习都是由高效学习方法撑出来的。所以,为了解决高效学习的问题,他们第一反应就是通过检索“高效学习方法”这个关键词来寻找答案。
而市场也很给力,应大家的需求,各种“厉害”的高效学习招式,如什么思维导图,金字塔原理,四象限法则……琳琅满目,堪比世界级大超市沃尔玛,要什么就有什么。
但是这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工具,真帮你彻底解决了高效学习的问题吗?
方法工具越繁多,恰好说明,问题越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这就像医院治病一样,医院生意越火爆,不能证明治病技术越先进,恰好说明了治病很无力,没办法一次性彻底给你解决问题,所以,大家只能反复跑医院。如果医术很高明,不应该是病人越来越少吗?
其实真正的高效率,如同打仗,是一场系统、立体的战略布局,并非是一场纯粹的方法技巧大比拼。
认为方法、工具能使你高效率学习,就如同打仗认为只要谁的刺刀技术好,就能赢一样。但他们不知道拼刀法,其实是最末端的。
学习高手们都深谙此理。但普通学习者则只认为高效学习是一个单纯的学习方法问题。所以,在高效学习的路上,离效率只会越来越远。
二、比高效学习方法更底层,更能决定学习效率,却少有人意识到的4大要素
那到底有哪些关键要素对学习效率有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呢?
在我看来,有五大要素,可以用五个词来概括:动机,时机,段位,定力,方法。
如果你不喜欢中规中矩呢,可以参考参考我其他文章提到的一些野战派“非主流”但真是实用的学习策略:
易明学社:快速炼成行业高手的学习思维谋略!大佬们不愿透露的高效学习秘密!如何成为记忆高手?自己的工作就经常要求必须在短时间搞定陌生领域知识,并拿出专业的见解和方案,这套非主流的学习思维策略就是我的得力干将。
动机
指你产生学习行为背后的动机。
提到学习效率,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但是,实际上,学习动机起着非常大的影响。
举例。
你追剧、刷抖音、看八卦时,你的状态是怎样的?
对那些看完的内容信息,通常都是获得一阵生理情绪上的快慰,然后,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色呢。
假设你是一名抖音运营经理,或者一名产品经理,你刷抖音,看八卦时,是什么状态呢?
很可能是这样的:
在一阵爽快之后,会继续深思,
它这个标题为什么这么给力啊?
咦,我刚才的魂儿是怎么被它的内容给勾走的?
它到底抓住了人的哪种价值诉求?
它利用了人性中的哪些弱点?
这些套路,我可以怎样借鉴到自己的工作中?
……
同样的内容,这两者,哪个获得的信息量更大?
显然,后者会获得几倍于前者的信息量。
这就是学习动机不同,导致的效率差异。
学习动机,通常分为两类。
一类是凑热闹,如上面说的纯粹的刷抖音,看八卦;
一类是看门道,如上面说的,看完之后有一系列的反问和思考。
很多人认为碎片化时代,时间被撕碎,很难进行深度学习。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
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并不代表你就不能进行深度学习。关键就在于你的动机是什么。
就像上面产品经理刷抖音的例子,引发的一系列自问自答,可能就一两分钟的时间就结束,但是,也够深度啊。这就是带着看门道的动机去学习,产生的学习效果。
如果你随时都带着看门道的学习动机去捕捉周围的信息,一分钟,两分钟,对你都是宝。你就不存在“碎片时间导致学习肤浅”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学习变得肤浅,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他大多数时间只是进行的凑热闹式学习。这就注定很难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这种学习方式,哪怕是整块整块的时间给到你,你也学不深。
因为一般带着凑热闹的动机去学东西时,脑子的思考基本是处于停滞状态的。他所有的学习行为基本上都是在情绪和感觉驱动之下完成的。
长期处于这种学习方式中,你可能会把一辈子,过成别人的十年,实在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
而看门道式的学习呢,随时都会带着多视角,多角色,多维度去研究、探索。同样的信息,就可以看到多个不同的世界。
如此,你就可能把十年过成别人的一辈子。
所以,要保持一种高效学习、高效人生的状态,就要尽可能减少凑热闹式学习,尽可能多地发掘自己看门道的学习动机。
如何发掘看门道的学习动机呢?
这里给一个方法就是,就是在学之前,先对自己进行角色升级。
一般,人们学习一个新东西时,往往都会只把自己定位在学生的角色里。
你呢,就对自己的要求高一级别:尽可能把自己从学生角色升级到老师角色。
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有个学习理论,叫学习金字塔原理。其核心结论,就是如果一个知识,你学到了能够去教别人的程度,那么你的吸收率就可以达到90%。



这个原理,往深处探讨,其实就是一个角色定位的问题。
你把自己定位成学生,你就只有学生的学习视界,你多半会止于对知识本身的理解,获得的信息量自然就有限。
而如果你把自己定位成老师的角色呢,你自动就会比别人多思考更多高价值的问题。
比如,如何把知识背后的东西挖掘得更深,理解得更透?
假如我跟别人分享这个知识时,他这样、那样反问、质疑我,我该怎么应对?
我该如何进行知识的扩充、发散,才能真正给别人讲得更明白,更透彻?等等。
你看,当你定位于师的角色时,有没有发现,你就会自动就向看门道式学习方式靠拢了?无形中,你的学习效率便也得到提升了。
时机
指学习的时机。
没错,要想保持最佳的学习效率,学习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说个真实的例子。
你在大学学马哲课的时候,什么时间段学习效率最高?
没错,正是在所谓的“考试月”。
平时的课堂上,你都学得不深刻,也记不住。但是,一到最后要考试那个月,你随便就能进入数倍效率于平时的状态。
同样的学习内容,为什么不同时间段来学习,就会产生不同的效率呢?
因为,时机的对与否,直接决定了你对学习的重视程度。
时机对,你的重视程度才会高,效率就高。
时机不对,你就感受不到重视的必要,学习效率就低。
还是拿马哲课来说,你非常清楚地知道,考试月,把它学好了,意味着通关拿学分,意味着离学历证书更进一步,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所以,你会非常重视。
而平时呢,学得好与否,你觉得好像都无所谓,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强烈的学习动机了。
这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对于新知识,只有选择在一个你迫切地需求它的时机去学习,效率才会出奇的高。
这就告诉我们:学东西一定要找到一个自己认可的、具有现实价值的功利点之后,再去学,才会有效率。
很多人听别人说XXX书籍,高大尚,是XXX必读书籍,结果,自己拿来一看呢,一点提不起兴趣,根本没有读下去的欲望。
但是,为了那种虚无缥缈的“高大尚”的感觉呢,又硬是勉强自己去阅读学习。那多半是看完忘完,皮毛都捞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