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位虚构的中国女英雄,被美国传颂百年,至今还拿她吸引中国游客( 二 )


获悉此事之人问林阿娇不计回报帮助他人原因时 , 她飒然而笑 , 眉目清朗一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 ”恍惚之间 , 在场华人犹如看到施耐庵笔下那美丽飒爽的一丈青扈三娘 。
“唐人街女王”无私助人事迹广为流传 , 美国也有许多贫困人民 , 他们挣扎在温饱线上下 , 靠着政府微薄的救济金而活 。 在明白中国玛丽口中那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意后 , 试探着来到她的门前 , 请求中国玛丽帮助他们 。
面对这些衣衫褴褛的白人 , “中国玛丽”没有第一时间承诺帮助他们 , 将他们分别妥善送回家的同时 , 她找人分别打探他们的人品 。 接济勤劳善良之人 , 无视懒惰邪恶之人 , 并向镇上的教堂捐献出一笔数额巨大的善款 。
这一举动 , 引起墓碑镇上下巨大震动 , 那些原本视她为生意伙伴的商人 , 发自心底的尊重起“中国玛丽” , 本就对她心存感激之人 , 更将她视为天使 。 她赢得白人尊重 , 荣获到极高社会地位 。
颇高的社会地位 , 使得她的去世占据墓碑镇报纸的绝大部分篇幅 , 受到过她帮助的白人泪洒当场 , 华人们更是悲痛万分 。 为纪念伟大的“唐人街女王”当地人将她的照片与故事记载到当地历史博物馆内 , 以供后人瞻仰 , 如此百年已过 。
二、 中国籍女性 , 平凡的阿娇“唐人街女王”做了许多在我们现在人看来都不可能的事情 , 更何况是女性地位低下的上个世纪呢?拨开历史迷雾 , 擦去“中国玛丽”墓碑上岁月尘土 , 我们可以看到 , 真正的“唐人街女王”不过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女性 , 她甚至连英语都不会说 。
翻开美国联邦人口统计学档案 , 我们可以看到 , 1872年初入美国的林阿娇不过是一名18岁的少女 。 她是跟着其他中国劳工一同被家人卖亦或被别人骗上那艘驶往美国的轮船之上的 , 毕竟对于一百多年前的中国 , 美利坚实在不是什么好去处 。
如沙丁鱼罐头般 , 林阿娇与其他华工一同 , 被美国人赶出了那间属于他们的 , 狭小而黑暗的房间 。 踏上美国领土 , 她睁着迷茫而好奇的双眼 , 打量着迥异于家乡风格的建筑 , 陌生的语言、不同的肤色 , 林阿娇胆怯了 。
林阿娇感受到美国人如同打量货物般目光 , 麻木地随着别人脚步一起 , 被推搡至不同队伍内 , 他们听不懂这个国家的语言 , 却知道自己无力反抗这些荷枪实弹的美国人 , 就如同他们的朝廷无力反抗这个国家一般 , 在美国人分配下 , 他们踏上不同却相似的方向 。
经过数日的跋涉 , 林阿娇随其他劳工一同 , 踏入墓碑镇土地 。 她的瘦弱 , 让分配华工任务的美国人 , 面色不满地重重哼一声 。 林阿娇缩了缩肩膀 , 而后被人推搡着向一旁走去 , 她被分配去银矿淘金的任务 。
暗无天日矿井生活 , 她早已不记得 , 上一次见到温暖而灿烂的阳光是什么时候 。 每天都是辨别不出滋味的干瘪面团 , 不足的睡眠时间 , 这样的生活仿佛过了很久 , 又仿佛这一天永远都不会结束 。 传递不完的矿石、寂静无声的矿工 , 她以为这就是她的一生 。
直至有一天 , 矿洞里再也挖不出矿石 , 林阿娇像是被驱逐的羊群般 , 与其他华工一起 , 被赶到地面上 。 踏出矿洞时正值白日 , 这是她在墓碑镇 , 第二次见到太阳 , 灼人的阳光刺痛双目 , 林阿娇下意识躲开那热烈的金阳 , 却不觉流出泪水 。
林阿娇再一次 , 与她的“同伴”们分道扬镳 。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铁路建设正值高速发展时期 , 年轻力壮的男性劳工被安排去修铁路 , 林阿娇这样的女性或老弱病残 , 则被安排去唐人街工作 。
唐人街 , 许多肤色相同的国人闯入她眼中 , 耳边是熟悉的乡音 。 恍惚中 , 林阿娇以为她回到了故土 , 然而国人面上麻木与谨慎的神情 , 仿佛提醒着她 , 这并不是中国 。
她被安排在一间狭小的宿舍 , 做着洗菜择菜工作 , 宿舍内是几位女性 , 林阿娇舔了舔双唇 , 生涩开口:“你 , 你们好 , 我 , 我叫林阿娇 , 今年是哪一年了啊?”
林阿娇的询问让几位女性面色茫然 , 不知道她为什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现在是1878年 。 ”1878入耳 , 林阿娇一阵恍惚 , 她垂下头抬起双手 , 来回翻覆而看 。
原来她已经24岁了啊 , 她好像长大一点 , 但这六年的光阴为什么好像只过去一天呢 。 她抬起头打量着几名面面相觑的室友 , 僵硬地对她们笑了笑 , “我来的时候才1872年 , 后来一直在矿洞里面 , 这是第二次见到这里的太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