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战坦克|冷战西德的豹1坦克:高机动性让坦克能打游击,为何装甲如此脆弱( 二 )


如果把这些型号和特点都一一拿出来分析 , 三四天都是讲不完的 , 而且也有不少型号的改进并不大 , 没必要单拎出来说 。 所以我们从最具特点、改动较大的几个型号来进行介绍 。
首先是豹1A1A1 , 它是根据豹1A1的改进型产物 , 也是最早一个在炮塔周围附加10-20毫米装甲套件的一代 。 比起豹1原型车A1开始就有了双向稳定和红外探照灯 , A1A1也继承了A1的这些科技 ,
豹1A2 , 它是豹1坦克中第一辆成熟 , 且形成了战斗力的坦克 。 相比较A1小打小闹来说 , 它最大的不同就是换装了L7A3型105毫米坦克炮 。 这款火炮重1.3吨、长5.86米、身管倍径51 。 采用了德国最顶尖的炮钢和身管自紧工艺 , 使得它的极限膛压570兆帕 。
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 , 可直射1600米的距离 , 有效击穿当时苏联装备的T62坦克首上装甲 , 后期的豹1坦克装备的105毫米口径火炮均是L7A3型 。
除此以外从豹1A2开始 , 豹1坦克装备了MB838 CA M500型涡轮增压发动机 , 这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发动机 。 故障率低、体积小、燃油通用性高 , 配合ZF 4HP250的液压自动变速箱 , 3个前进挡1个倒车档 , 反应快而且操作简单 。
豹1系列坦克出色的机动性能也正是来源于此 , 根据数据显示 , 豹1A2的最大公路时速65km/h、越野时速44km/h、最大倒车速度也可以达到35km/h 。 最大的爬坡角度也可以达到60° , 最大侧倾角度30° , 可实现原地轴枢转向 , 真正做到了用坦克打“游击战” 。
豹1A2是豹1系列的里程碑 , 很多的技术都是从A2开始才进行叠加传承 。
豹1A3则是直接将炮塔换成了焊接型 , 提高了炮塔的防护能力 。 A4则是在A3的基础上换上了新式的火控系统 , 原先的A2火控系统其实并不算很先进 , 一直到A4才进行了改进 。 而且A4还换装了新一代的变速箱 , 进一步提高了豹1的稳定性 。
到了豹1A5时 , 豹1系列的整体升级已经完成了“小步快跑” , 各项科技加持也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 豹1A5不仅采用了全新的焊接炮塔 , 加装了炮塔周围的附加装甲 , 火控系统也全面升级 , 达到了世界一流的火控水平 , A5正真成为了豹1坦克的集大成之作 。
三、无奈的脆皮车最后 , 来说说豹1坦克最被人吐槽的一点 , 它的装甲防护能实在是太弱了 。 弱到什么程度 ,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聊胜于无 。
是德国人不想加装厚重装甲么?笔者认为 , 绝对不是 。 看看二战时期的坦克 , 再看看德国后来的豹2坦克 。 从三号坦克到虎式坦克、从虎式坦克到豹式坦克、虎王坦克 , 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对坦克厚重装甲的痴迷度可以说是丧心病狂 。
再看看新时代的豹2坦克 , 从A4到A7复合装甲一代比一代夸张 , 机动性一代比一代削弱 。 总之 , 不惜牺牲机动性提高护甲防御性的事情 , 德国坦克没少干 , 坦克打游击战 , 也绝对不是德国人造坦克的路线 。
可能也有人会说 , 当时随着各种穿甲弹、破甲弹的发展 , 有一种叫“装甲无用论”的说法 。 就是不管堆多厚的装甲 , 总是会被一炮打废 , 机动性还差 , 索性不堆装甲了 , 搞机动性 , 机动性上去了人家就打不着了 。
这种说法不能算错 , 因为当时确实有这种说法 , 而且对造坦克的思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德国和法国开始合作之初也是这样说的 。 但是 , 这种说法 , 纯粹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 如果装甲真的那么一无是处为什么同时期的苏系坦克、英系坦克、美系坦克都在往上面堆复合钢板呢?
就连后期的AXM-30也往坦克车上增加了大量的复合装甲 , 用来提高坦克的生存性 。 只有德国的豹1坦克无论怎么改 , 永远是接近“裸奔”的姿态 , 改用焊接炮塔和十几毫米的钢板是豹1装甲最后的“底线” 。
是动力不支持?怎么可能 , 豹1用的发动机可是当时最优秀的发动机 。 况且 ,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 德国差什么也不可能差发动机的技术 。 那是钢板技术达不到?也不太可能 , 当时复合装甲的 制作工艺还不至于让德国为之烦恼 。
而且 , 看看豹1改来改去之后的那个装甲厚度 , 压西德根也就没怎么打算在豹1身上下提高护甲防御的功夫 。
那是为什么呢?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 , 二战时期德国坦克的装甲防御能力让盟军吃尽苦头 。 二战刚刚结束 , 豹1又是德国战后研究的第一辆坦克 , 不仅仅是华约 , 北约各国的眼睛也盯在这辆坦克上 。
所以 , 豹1坦克薄弱的装甲能力 , 更多的是在向西欧各国示弱 , 或者说减轻盟友对自己的警惕 。 比起技术上面或者设计思路上的缺陷 , 更多是一种时代的无奈之举 , 豹1坦克注定要有着致命的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