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企业治理的“平安模式”:国际化标准、本土化特色

《中国经济周刊》 采访人员 谢玮丨北京报道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 深圳独特的改革土壤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领先企业 。 激荡时代的中国企业 , 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 也是我国商业文明建设、企业治理现代化的领跑者、排头兵 。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正是“深圳模式”下的代表性公司之一 。
成立32年来 , 中国平安从一家仅有13人的单一保险公司 , 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混合所有制公众上市公司 , 资产规模9万亿、年纳税超过1200亿、市值1.5万亿的综合金融集团 。
跑出这样的发展“加速度” , 离不开企业治理能力的保驾护航 。 中国平安通过引入外资、吸取国际化标准治理经验和国际人才 , 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 建立起“国际化标准、本土化特色”公司治理体系 。
“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企业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 ”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表示 , 得益于改革开放 , 中国平安大胆先行、先试、先探索 , 通过引入“外资、外体、外脑” , 逐步建立健全国际化公司治理;同时与我国实际情况相融合 , 建立起完善的“五会”体系 , 形成了科学的公司治理架构 , 助力平安深化改革和风险防范 , 为我国金融企业公司治理提供参考 。

平安|企业治理的“平安模式”:国际化标准、本土化特色
文章图片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国际化标准、本土化特色”的公司治理体系
中国平安成立32年来 , 曾3次更新品牌标识 。
从最初的“专业、价值” , 到“保险、银行、投资” , 再到“金融、科技” , 品牌标识的变化 , 折射出其一家财险公司脱胎换骨成长为科技型综合金融集团的超常规式发展 。 尤其是近15年来 , 中国平安集团总资产、总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近30% , 纳税额复合增长率达到32% 。
高速增长、战略调整、股权结构变化、组织与文化融合……无疑全方位考验着企业的治理能力 。
在32年发展历程中 , 中国平安形成了一套符合国际标准、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金融集团公司治理体系 。
谢永林介绍 , 这套体系有两个核心:一是实现了集团控股分业经营的公司运作模式 , 二是建立了“五会一体”的公司治理架构 。 这套体系还在不断地完善当中 , 逐步显现出明确的集团职责、完备的矩阵管理、全面的风险管控、集中的运营职能四大特点 。
一方面 , 作为一家科技型综合金融集团 , 中国平安推行“集团控股 , 分业经营 , 分业监管 , 整体上市”的公司运作模式 。
谢永林说 , 用简单两句话概括 , 一是集团作为投资控股公司 , 代表股东通过董事会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责 , 并整体上市 。 二是旗下的保险、银行、证券、信托、投资、科技等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分业经营 , 分别接受对应行业的监督 。
另一方面 , 作为A+H股境内外上市综合金融集团 , 中国平安始终坚持“三个符合、两个遵守”的公司治理基本原则 , 即“符合国际惯例、符合中国国情、符合行业特点 , 遵守沪港两地的上市规则、遵守中国法律法规以及监管规定” , 建立了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规则的“五会一体”的公司治理架构 。
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 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 , 中国平安形成了党委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执行委员会的“五会”治理体系 。
在“五会”中 , 党委会在企业经营中处于“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地位 。
谢永林表示 , 中国平安注重将党建工作与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 党组织职责的行使与公司治理有序衔接 , 确保党在全公司的政治引领作用 , 确保公司经营发展的方向、重点路径不偏航 。 全系统还建立从集团到各子公司及各地机构的双线联合党委 , 确保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